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硕博招聘 > 高校博士招聘 >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2023年招聘博士后公告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2023年招聘博士后公告

2023-05-10 17:59:02
博士研究生招聘网
分享: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始建于1993年,是直属广州大学的校级Ⅰ类科研机构,是国内专门研究隔减震(振)技术的实验室,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中心在我国隔减震工程技术奠基人、中国工程院周福霖院士带领下,取得了大量开创性、引领性的科研成果,发展及完善了减隔震控制理论和技术,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实验室目前拥有近16000平方米的实验大楼,拥有综合性能世界第一的三向六自由度振动台台阵试验系统、万吨级隔减震多元试验系统及大型振动台与高速作动器配合的高性能实时混合试验系统等,可充分满足重大工程结构抗震、减隔震等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试验需求。

中心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工程隔震与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减隔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国际地震工程学会和亚洲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体成员单位、国际隔震消能减震控制学会(ASSISi)创建成员单位,与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和台湾、香港地区的有关机构有长期的合作关系。

作为广州大学“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的“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创新枢纽中央实验室,为进一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吸引、培养和汇聚优秀人才,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博士后研究人员,朝气蓬勃、奋发创新、行稳致远的广州大学期待您的到来!

一、招收类型

(一)师资博士后,聘期“2+3”年。首个聘期(前2年)入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考核优秀的,留校任教,进入第二个聘期(3年),聘全职特聘或百人计划人才。

(二)计划内博士后,聘期2年。工作期满(有培养协议的除外)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二、招收领域

土木工程:含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4个二级学科

三、招聘条件

(一)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二)年龄一般应在35周岁以下;

(三)获博士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或已通过博士学位答辩(应届毕业生);

(四)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

四、合作导师

(一)周福霖,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

(二)徐建,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工程振动控制与结构抗震专家。

(三)郝洪,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桂冠学者。国际知名结构抗震、抗爆抗冲击、结构健康监测专家。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教授。

(四)谭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五)崔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六)马玉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七)黄襄云,教授,现任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副主任。

(八)张俊平,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总工程师。

(九)刘彦辉,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五、拟招聘岗位及要求

根据地震等自然灾害特点,结合国家与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工程防震减灾与安全性需求,以减隔震与控制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以重大桥梁、海底隧道、生命线工程等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与重要工程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具体岗位需求如下:

 

岗位需求

研究方向

专业背景和研究经历要求

研究工作内容

合作导师

2-3人

工程结构减隔震控制技术

有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等专业学科背景,本科为土木工程专业,硕博士期间从事建筑工程、桥隧工程或地下岩土工程研究,有减隔震研究背景者优先。

研究建筑、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的新型减隔震理论、技术与方法;研发震-振双控基本理论与技术;研究适合于地铁上盖的新型三维隔震技术,装置与方法。

周福霖

2-3人

工程抗震与振动控制

有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等专业学科背景,本科为土木工程、工程力学专业,硕博士期间从事振动控制、结构抗震、减隔震技术等方向研究的优先考虑。

研究方向为“工程振动控制与建筑抗震技术”

1)建筑工程振动控制与抗震技术双控研究。

2)核电工程振动控制与抗震技术双控研究。

3)地下工程振动控制与抗震技术双控研究。

4)精密装备振动控制研究。

5)大型装备振动控制研究。

6)物联网大数据振动监测预警研究。

徐建

2-3人

工程结构抗震、抗爆/冲击,结构健康监测

有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工程、工程力学等专业学科背景等专业学科背景,本科为土木工程、水工结构、工程力学专业,硕博士期间从事工程结构抗震、抗爆/冲击,绿色建筑材料开发应用,结构健康监测等方向研究的优先考虑。

研究方向为“动力多灾害作用下工程结构防护研究”

1)工程抗震、抗爆/抗冲击性能与结构健康监测。

2)城市建筑群、交通基础设施动力响应与评估。

3)强动载作用下海洋工程结构动力响应与评估。

4)绿色环保型高性能与超高性能防护建筑材料。

5)新型基础设施结构防护体系研究。

6)长大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方法。

郝洪

2-3人

工业化建筑抗震性能,结构减隔震与智能控制技术

有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自动控制等专业学科背景,本科为土木工程或机械工程专业,硕博士期间从事工程结构的随机振动、智能隔减震与主动控制研究,有混合试验研究背景者优先。

研发适用于工业化建筑的新型减隔震装置及相应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研发抗多灾害混合调谐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智能控制理论、技术与方法;研究混合试验技术与方法。

谭平

2-3人

地下空间及岩土工程

具有土动力学、土结相互作用、地下结构、近海工程等研究背景和研究经历

两相介质中的波传播、地基基础失效机理、土结相互作用机理及分析方法、地下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地下结构和上部结构地震灾害耦联分析、近海工程的抗震设防和防灾技术等

崔杰

2-3人

工程结构减隔震控制技术

有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等专业学科背景,本科为土木工程专业,硕博士期间从事结构抗震、减隔震技术等方向的研究,有拟静力试验及振动台试验经历,或减隔震支座研发经历者优先。

研发适用于近断层地震下建筑或桥梁结构的新型减隔震装置,或研发三维隔震/振、惯容器、能量阱,以及适用于近海工程结构的减隔震装置等;研究减隔震结构韧性设计成套理论、技术与方法

马玉宏

2-3人

隧道工程

有土木地下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等专业学科背景,本科为地下工程专业,硕博士期间从事隧道工程抗震、韧性设计等方向的研究,有拟静力试验及振动台试验经历或精通有限元、离散元计算分析者优先。

研究断层错动条件下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和损伤破坏机理;研究隧道结构的减隔震机理和韧性提升方法,研究隧道工程韧性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

黄襄云

1-2人

桥梁结构减振/震控制技术、既有桥梁评估方法

有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等专业学科背景,硕博士期间从事桥梁振动研究/既有桥梁检测评估等方向的研究,有大型复杂桥梁分析计算经历者优先

研究大跨柔性桥梁减振控制理论;研发超低频减振控制装置;研究既有桥梁检测评估理论、技术与方法

张俊平

2人

结构减震控制技术

有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等专业学科背景,硕博士期间从事工程结构隔震与减震控制等研究,或从事结构拟动力试验技术研究。

进行铅芯隔震装置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完成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低温下的性能研究;研究土-隔震结构的相互作用机理。

刘彦辉

六、在站期间待遇

(一)薪酬福利

年薪+住房/租房补贴+工会福利待遇

根据申请者学术水平、工作计划、创新能力、学术发展潜力等分A、B、C三类。

1.年薪应发36万元起(含五险一金单位部分),其中A类业绩优秀的44万元起(含五险一金单位部分)。经费来源于国家(省)、市、学校。其中,外籍和港澳台博士后根据公积金政策相应调整年薪。

2.可按学校规定租住学校周转房或公租房。如未享受学校住房,按2000元/月(2.4万元/年)标准发放租房补贴。

3.可申请落户我校常住户口、参照事业编制人员享受体检等工会福利待遇。

(二)科研启动费

在站期间,可按规定申领广州市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20万元。

(三)项目申报

学校支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各类基金项目,支持申报“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香江学者计划”“澳门学者计划”“广东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项目”“广东省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博士后项目”和“广州市博士后国际培养计划”等项目。如入选,将按相关政策提高相应待遇。

(四)职称评审

在站期间可参与职称评审,认定或评审通过后可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和职称证书。

七、出站留校

(一)师资博士后首个聘期(2年)出站考核优秀的,聘全职特聘讲师/副教授,签订3年聘用合同。出站考核优秀且业绩突出、符合当年百人计划人才引进条件的,经学校人才引进程序进入事业编制,另行商定聘用合同。出站考核达不到优秀的,按规定出站,不进入第二个聘期。

(二)计划内博士后出站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出站考核结果优秀的,可参照师资博士后进入第二个聘期。

八、出站留穗留粤后续资助

(一)可按照广州市现行相关规定申报“广州市高层次人才”系列相对应人才层次,并享受相应服务保障待遇。

(二)期满出站后1年内到广州市属企事业单位全职工作、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聘用协议),或期满出站后1年内在广州市自主创业且符合其他条件的,按相关规定向广州市申请安家费30万元(市财政分两期发放)。

(三)在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不含境内)获得博士学位,可申请“广东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项目”、出站后与我省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协议或劳动合同,并承诺连续在粤工作3年以上的,可按相关规定向省申请住房补贴40万元,但不重复享受广州市安家费待遇。

九、导师名册

广州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名册(排名不分先后):http://rsc.gzhu.edu.cn/info/1053/2231.htm

二维码(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十、申请方式

本招聘常年有效,申请人可随时联系我单位提出申请。应届博士生应保证能够在申请当年毕业,如未能按期取得学位证,不保留录用资格。

(一)申请人请先联系合作导师,导师同意招收后,将广州大学博士后申请表等申请材料交至我单位审核。

(二)申请人亦可将简历发至我单位邮箱(邮件主题:本人名字+合作导师名字+毕业学校+研究方向 ),由学院转发给合作导师,导师同意招收后中心将通知申请人提交材料。

进站申请有关程序及材料要求:http://rsc.gzhu.edu.cn/info/1053/2230.htm

二维码(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十一、联系方式

联系人:龙耀球

联系电话:020-86395053

邮箱:kzzxrc@gzhu.edu.cn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2023年4月17日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eertc.gzhu.edu.cn/info/1035/1999.htm

应聘时请将简历抄送一份到:chinayanjiusheng@126.com,邮件标题:应聘单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博士研究生招聘网

应聘时请将简历抄送一份到:jiuyeqiao@eol.cn,邮件标题:应聘单位名称、姓名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博士后招聘
公开招聘
人才招聘
职位信息
最新职位 更多
相关栏目
院校硕士招聘 更多>
企业硕士招聘 更多>
科研院所硕士招聘 更多>
医疗卫生硕士招聘 更多>
博士招聘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