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华南地区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科研重镇,现因学院工作发展需要,拟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热忱欢迎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
一、招聘岗位
招聘岗位为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需承担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及相关博士后流动站常态的科研工作,履行单位相关责任。根据申请者的教育经历、创新能力、学术成果和水平、发展潜力等条件实行分类招收管理。
二、基本要求
1.政治思想表现合格,热爱科研工作,有较强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遵纪守法,无违纪违规行为;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
3.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的博士,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
4.学术视野开阔,具备较强的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明晰的科研计划;
5.身心健康,符合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三、招收方向与合作导师
岗位需求明细表(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四、待遇保障
1.学校提供20-32万人民币的岗位年薪,参照校内同级人员的标准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享受公费医疗待遇。
2.鼓励申请国家、广东省各类科研项目和人才计划,获得者在项目资助期间待遇更优。
3.提供租住公寓或租房补贴,博士后子女可入读附属实验学校、幼儿园。
4.学院、合作导师可另外提供科研经费、绩效奖励等。
5.在站满18个月或期满出站后1年内,可参评博士后副研究员资格。
6.出站即可申请学校“预聘-长聘制”教研系列或专职研究系列岗位。
五、应聘材料
下载、填写《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岗位申请表》(在华南理工大学人事处网站下载区处下载),向学院或博士后合作导师联系,并将《申请表》提交给相关应聘学院及合作导师,学校和学院将按规定程序选聘。
1.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岗位申请表
2.个人详细简历
3.代表作
4.研究计划书
5.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扫描件或博士毕业的证明材料扫描件;
6.推荐信(可选)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程昊 联系电话:020-39380811;13660332002
电子邮箱:chenghao@scut.edu.cn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04年7月。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专业教师48人,教授19人(含博导11人)。学院教师中有国家级人才、广东省级人才计划领军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英才和校级人才等多人,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新闻学、传播学和计算广告与品牌传播三个招生方向。
学院设有新闻传播系、视听传播系、网络传播系、品牌传播系和实验教学中心、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四系二中心。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传播学专业(网络与新媒体方向、视听传播方向)和广告学专业(品牌传播方向),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新闻学专业,并招收外向型人才实验班(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培养本科“2+2”双学位)。
学院充分依托和发挥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科特点和专业优势,以创建一流的新闻传播学科为目标,以“文理融合、文工交叉”为学科发展指导,以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致力打造特色和优势研究方向和领域,着力建设发展智能传播、跨文化传播与新媒介研究方向,在融合新闻、计算传播学、计算广告和品牌传播、健康传播、国际传播等领域开拓创新,建设特色和优势鲜明的学科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学院2022年10月成立了由中国外文局、广州市委宣传部和华南理工大学三方共建的高端智库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研究院,先后牵头成立了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研究委员会两个二级分会。
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属七个分中心之一,含融媒体实验室和摄影摄像实验室、动捕混合现实实验室等)和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新闻传播学科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大数据与计算广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公众健康风险监测与信息传播中心,以及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网络视听创作与研究中心等。其他科研平台包括数据分析与信息可视化研究中心、网络舆论研究中心、纪录片创作与研究中心、社会计算研究所和客家文化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以及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南方影视传播研究中心等院级科研机构。
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突出,学科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新闻传播学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2名,进入前10%,拥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优势空间。热忱欢迎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书学院发展!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