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江苏大学斩获金奖4项、银奖3项、铜奖3项,金奖数量并列全国第十二位、江苏省第四名。
“学校坚持学为中心,大力培养卓越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精英人才、国际化人才、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等多样化人才。”江苏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洪波认为,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取得好成绩,正是江苏大学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双创”教育融入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生动实践。
夯实精英培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木讷话少到侃侃而谈,在创新创业学院的一年是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陈乐利蜕变的一年。如今,身为博士生的他已成为创新创业学院的朋辈导师。
2015年10月,江苏大学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实施“书院制”精英培育,每年面向大一和研一学生招收100名学员,进行为期一年的“开放式、项目制、实践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可与校公共选修课进行学分替换;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标准不低于学业奖学金;配齐“校内外导师+朋辈导师”的结构师资,累计聘任128人,实施“师导生创”的指导模式;丰富第二课堂,实现“周周有活动”,累计举办“创客素质拓展训练营”“创新创业公开课”“创客主题沙龙”等活动200余场。目前,创新创业学院已招收六期学员,累计结业376人,结业率达94%。
“我们悉心呵护每一个创新,培养越来越多善于创新、敢于创造、勇于创业的学生。”李洪波介绍,基于学校工科特色的办学基础,重点打造“产品开发型”和“专业服务型”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通过点面结合、盖边沉底的工作推进,目前,江苏大学100%的学生接受了“双创”普及教育,30%的学生接受了“双创”专项培训,10%以上的学生接受了“双创”精英训练,争取5%以上的学生在毕业5年内走上创新发展或自主创业道路。
深化专创融合 构建“双创”教育教学体系
“跟着学长、学姐一起做实验、打比赛,我学会了高效检索文献,也掌握了实验操作的原理和步骤。”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生陈俊森在大一暑假就进入了电子设计自动化实验室,跟随团队备战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一院一大赛”“一系一项目”是江苏大学的普遍现象。学校制定完善了《江苏大学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全面实施学科竞赛体系,推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研基地、众创空间、创客工场等更大范围开放共享,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形成了“学校全面保障、教师全心投入、学生全力参与”的学科竞赛教育氛围。
“博士研究课题与创新创业元素相结合,我发现自己的思维、意识和能力都有了很大变化。”该校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徐祥将专业研究与创新赛事相结合、与科技转化相融合,获得了“互联网+”大赛银奖。
江苏大学紧扣办学及专业特色,实施“专业课程提升计划”,推动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形成《创业人生》《创业管理》《创业计划》等一批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入选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00余项,积累了“塔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一批示范性经验,涌现出牛瑞东、申仕杰、赵金宇等一批大学生创业典型。
强化赛事攻坚 打造“以赛赋能”新生态
在今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张俊杰团队凭借“餐厨废油脂高效制备生物柴油”项目,斩获了产业命题赛道金奖(全国仅30项)。
从创意想法到产品落地,打造全链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毕业就业、成长成才是江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大使命。
江苏大学高度重视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建立了“国家、省、学校、学院”四级选拔与培育机制,涵盖百余项学科竞赛,为学生参加国家级A+类、A类学科竞赛提供持续跟踪辅导。近年来,该校立足学生成长发展,主动对接行业需求,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为学生参加项目路演、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和素质拓展等活动提供条件保障,并协调政府、孵化载体、风投机构等社会各界资源扶持学员项目或企业发展,形成政校企协同育人新生态。
张俊杰说,通过这些竞赛,他的执行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抗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了进步,“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行业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为踏入社会、参加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江苏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的重要精神,按照“学生全体惠及,教师全员参与,本科全程融入,目标分级达成”的思路,以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为重点,基于工科为主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特色,在培养模式、教育体系、管理机制、资源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双创”教育四元融合机制,致力于自立自强的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