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考行测备考技巧干货:数量关系重要解题方法-赋值法
行测数量关系科目的考试中,常会出现需要用到赋值法来解题的题目。那么赋值法是什么?什么时候赋值?怎么赋值?给谁赋值?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来探讨一下。
所谓赋值法,就是给题目中的不确定的未知量赋予特值,注意一定是不确定的未知量,比如说题目要求路程,路程是未知量,但是路程一定是确定的量,不是不确定的,所以是不能给要求的这个量赋值的。
什么时候才会用到赋值法呢,从题目特征上来讲,如果题目出现了很多的百分数或者比例等,没有给出什么实际的量,我们就要想到用赋值法。而这种方法所解决的重要的题型通常是一些比例型的问题,比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溶液问题、经济利润问题,这些问题当中都包含了一个比例相关的核心公式,比如行程问题中有路程=速度×时间,工程问题中有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溶液问题中有溶质=溶液×浓度,经济利润问题中有利润=利率×成本。也就是都有A=B×C模型的式子。往往题目会只给其中一个元素的实际值,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对另外两个量中的一个量赋值,进而来把第三个量表示出来,这样三个量都知道了,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怎么赋值呢?这要看题目给了什么条件,总的来说,赋值法有四种方法。
1、根据题目条件赋值;
2、按照给定量的公倍数赋值给总量
3、按照给定量的比例关系赋值
4、赋值给未知量为1;
下面我们结合例题具体来看一下如何操作:
例1:已知a>b>1, 则下列哪一个数最大?
A.B.ab
C.a+b D.
这个题目要比较四个数字的大小,但是没有给a、b具体值,不好比较,题
目只是限定了a和b一个范围,那么我们就在这个范围里面赋值给a、b,同时为了好计算,我们就尽可能的赋比较小的值,那就让a=3,b=2,那么A项就是13,B项就是6,C项就是5,D项就是11,所以A是最大的。
这就是我们需要知道某些量的值,但是题目没有给,我们就在条件范围之内赋值。这是第一种赋值方法。
例2:王处长从东北捎来一袋苹果分给甲乙两个科室的人员,每人可分得6 个,如果只分给甲科,每人可分得10个。问如果只分给乙科,每人可分得多少个?( )
A.8个 B.12个
C.15个 D.16个
在这样一个A=B×C的式子当中,只给了C的量,没有给A和B的量,而题目要求的是乙科室每个人分到多少个苹果,需要知道乙科室的人数和总的苹果个数,而这两个量没有给,这个时候就要想到赋值,我们发现,如果我们给总量赋值的话,总量除以平均数就得到人数,也就是通过赋值,第三个量时可以表示出来的,所以我们就选择给总量赋值,同时为了好计算,因为总量需要除以平均数,所以,我们就按照给定的平均数的公倍数来赋值给总苹果数,那就是30,30除以6得到甲乙两科室的总人数为5人,30除以10,得到甲科室的人数为3人,所以乙科室就是2人,总的苹果数30除以2得到15,也就是答案就是15个。
这就是按照给定量的公倍数赋值给总量,并进而表示出了第三个量。
例3:一件商品如果以八折出售,可以获得相当于进价20%的毛利,那么如果以原价出售,可以获得相当于进价百分之几的毛利?( )
A.20% B.30%
C.40% D.50%
有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赋予未知量为1,如果发现这个量需要乘以某一个量,其他的量需要除以这个未知量,为了便于计算,我们就可以赋予这个未知量为1,这个常用于经济利润问题中。如上述例题。
,而题目中原价与成本都没有给,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想到需要赋值,那么是赋值给成本呢,还是赋值给原价,我们知道成本是需要被原价除的一个数,我们就赋值给成本,那就是1。成本(1+利率)=售价,所以1×1.2=1.2就是打完八折以后的售价,1.2/0.8得到原价,于是我们通过题目中的其他条件表示出了原价,有了原价,有了成本就可以求利率了。那就是,于是利率就求出来了。
以上就是常见的赋值方法, 通常解决的都是A=B×C的题型。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题目的已知条件,选择不同的赋值方法。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