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考公务员 > 省考 > 试题资料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2023-09-12 21:57:29
就业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华夏文明之源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但是,它既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它只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系统。说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不确切的。甲骨文在当时只是作为一种占卜的工具,字也绝对不是当时存在的所有的字,却表现出成熟和发达的文字系统,是任何一种古代文明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的。所以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在甲骨文以前一定还有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那么,甲骨文以前的文字面貌究竟如何?古书中说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说文解字序》中也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不过这只是传说,任何一种文字的诞生绝非一人一手之功,汉字的出现必定是先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历经长期的摸索使用,然后累积发展、约定俗成的结果。仓颉应当是在汉字发展中具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人物,他极有可能是整理汉字的集大成者。最早的汉字在哪里?更多的来自地下考古资料,展现出有关中国文字起源的大量线索:不仅有商代前期,相当于夏代的遗物,还有属于更早的种种考古文化的资料。在公元前4000年的仰韶文化和其后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都曾发现有不同的刻划符号。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和大朱村出土的陶器上,其中有些与甲骨上所见的字类似。从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看,这些陶器上的刻划符号与汉字的产生、发展应该有着很大的渊源关系。裘锡圭等著名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肯定它们同中国最早的文字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这种陶符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雏形。另外一项关于早期文字的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在距今约4000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历史学家张政烺先生看过发现于陶寺遗址的一个扁陶壶照片、摹本以及墨线图后就断定:“这个字同大汶口文化陶文、殷墟甲骨文和现在通行的汉字属同一个系统”。这反映出四千多年前即最迟在夏代前期,属于同一系统的文字已经用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些地区了。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汉字本身是土生土长的自源文字。大约从夏商时期开始,它已经能够出色地记录汉语,承载灿烂的中原文明,并对周边民族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虽然汉字在甲骨文之后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血液里的民族符号,是将我们维系在一起的一种充满时代色彩、地域概念、人文心理特征的文化标识。
【1】以下关于中国汉字起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学者许慎认为仓颉创造了文字,不过在他看来,“文”“字”有别,“文”只关涉汉字的外形,而“字”则形声兼具。
B.不少传说和古籍都以仓颉为汉字创造者的观点并不正确,他对汉字发展做出了特大贡献,在整理汉字方面集古代之大成。
C.山东莒县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与汉字的产生、发展应有密切关系,被有的学者看作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雏形。
D.朱书文字被断定与甲骨文、现在通行的汉字等属同一系统,说明最迟在夏代前期,汉字已用于黄河中下游一带。
【2】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骨文当时只是一种占卜的工具,字只有当时存在的部分字,却有着成熟、发达的系统,这些事实证明甲骨文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B.任何一种古代文明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完整的文字系统,一种完整的文字系统的形成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
C.汉字的出现是先民在历史发展中历经长期的摸索使用,然后累积发展、约定俗成的结果,绝非一人一手之功。
D.学者们依据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刻划符号及山西出土的朱书文字断定汉字本身是土生土长的自源文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学者们探寻最早的汉字,主要依据地下考古资料,包括商代前期的遗物和属于更早的种种考古文化的资料。
B.大量史料证明,汉字在甲骨文之前已经以各种刻画符号——陶符的形式出现在各个文化分支的陶器上,呈现出早期文字的雏形。
C.汉字从夏商时期开始,已能出色地记录汉语,承载灿烂的中原文明,并将它辐射到周边民族地区,从而推动了其他民族文化的进步。
D.汉字能成为中国特有的民族符号和文化标识,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以固有的的特色和基本语法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

---------------------------------

正确答案

【1】试题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答案在文中的原则,可先从文字找到与关于中国汉字起源的说法相关的语段,然后将选项分别代入,然后把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对照,找出二者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B项,变可能性为必然性。原文是“极有可能是”。所以选B。
【2】试题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D项,断定依据不符合原文意思,依据是最后一段首句的“此”,它的指代意义是前文的“这反映出四千多年前即最迟在夏代前期,属于同一系统的文字已经用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些地区”。所以选D。
【3】试题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C项,其一,改变了准确性,原文说“大约从夏商时期开始”。其二夸大其词,原文是“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非“推动了其他民族文化的进步”。所以选C。

---------------------------------

解析同上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文学试题
相关栏目
报考指南 更多>
考试公告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课程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