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首页 > 备考资料 > 幼儿资料 >

上海教师招聘考试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分析

2023-12-28 10:58:13
中师华图

一、迷箱实验

实验1:将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中,每次按下按钮,则掉落食物。 结果:小白鼠自发学会了按按钮。

这个实验比“给狗狗摇铃喂食”的巴普洛夫实验更进了一步,建立行为。何为学习?就是指将行为与操作者的需求建立相倚性联系。换句话说,使行为者感觉到“行为”与“奖励”是有联系的。只要通过将行为与奖励不断重复、建立联系,就可以培养起操作者的行为模式。

实验2:将一只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中。每次小白鼠不按下按钮,则箱子通电。结果:小白鼠学会了按按钮。

但遗憾的是,一旦箱子不再通电,小白鼠按按钮的行为迅速消失。“惩罚”,作为奖励的邪恶双生子,可以迅速建立行为模式。然而,惩罚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它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惩罚消失,则行为模式也会迅速消失。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基本规律

这部分知识点是一个重点,也是广大考生在做题过程中易混淆的知识点。考生需要重点进行区分,这里也通过辅以例子来帮助大家更好理解。

1.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例如,班级里有个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某堂课上举手发言了,老师即使对她进行了表扬,该名同学日后举手发言的次数不断增加。

2.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例如,班级里有个学生在课堂上扰乱课堂秩序,授课教师就对他进行批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或消除学生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

3.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例如,某位学生总是在课堂上调皮捣乱,教师总对他进行批评;当他不调皮捣乱时,教师就不再批评该名学生了。教师不再批评学生就是为了增加其良好行为(认真听课等)出现的概率。

4.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例如,家里的小孩儿在同家长无理取闹,家长越注意孩子,孩子哭闹越厉害;相反,如果对小孩儿不予理睬,稍微一段时间,小孩儿无理取闹的行为就停止了。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教师招聘
中小学教师招聘
教师招聘考试
相关栏目
考试资讯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面试方法 更多>
每日一练 更多>
教师资格公告 更多>
考试动态 更多>
教师备考资料 更多>
教师试题资料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