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浙江大学提出“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年”的工作部署,“教育质量提升大讨论”“学生满意度提升行动”如火如荼开展,一场场深入基层、紧扣教育实际的“大讨论”“大调研”“大整改”“大反馈”,为师生带来越来越多的新变化。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说,学校正积极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不断扎实学有所引、学有所专、学有所进、学有所乐、学有所助“五学”成长路径。
引领学生实践中创造
“希望学校能组织更多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在最近一次“校长有约”活动中,低年级学生代表说出了近期同学们关切的问题,他们热切期盼能尽早参与到科研实践中。
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回复大家:“学校将不断推进人才选拔模式、课程建设、过程考核和基层教学组织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持续强化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从课程安排优化、文体活动设置到学校硬件设施改进等,浙江大学的学生都有机会与师长们坦诚交流,分享所思所想,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此外,浙江大学相继推出“青青计划”“启真问学”“一站式科研导航”等一系列科研创新平台,因材施教,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不断深化课堂内外的科教协同、产教融合培养资源,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创造。
引导学生更有使命感
从心系家国的人文情怀,到探究高深学问的志趣,浙江大学致力于引导学生更有使命感。
日前,新一届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揭晓,他们是浙大“尊师爱生好”“教学相长好”“同学互助好”“文化传创好”“团队发展好”德育共同体的生动写照。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樊建人教授团队致力于服务国家“双碳”目标,通过老中青三代教师传承式培养,培养团队成员爱祖国、爱科研、爱生活“三爱”情怀。
开展“永平奖教金”“三育人标兵”等教师荣誉表彰,打造“文化长廊”“最美研学空间”等师生交流场所……浙江大学营造和谐导学氛围,教学相长,学术与科研突破聚力而生。
随着人工智能热潮涌入校园,浙江大学及时推出《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红皮书》,将人工智能引入课堂,帮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使用人工智能、创新人工智能。
走进“交互设计专题”课堂,学生们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解锁《西湖十景图》的新玩法。“课程突破传统交互设计范畴,以中国传统绘画佳作为创作本体进行数字化艺术创作,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视阈下的中国传统绘画可视化研究。”浙江大艺术与考古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陈晓皎介绍,交叉课堂激发了创新创造的活力。
帮助学生高质量就业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浙江大学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将高质量出口导向贯穿育人全过程,全方位做好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每年组织校内专场招聘600至800场,联动21000余家单位举行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持续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
同时,根据学生生涯发展和求职需求,浙江大学点线面结合,推出分众化、小班化、一对一的深度就业指导服务项目,社群化开展就业指导和信息推送工作。900余位生涯委员朋辈式陪伴,300余位生涯导师伴随式帮扶,指引学生缓解初探职场时的困惑和迷茫,迎接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离不开校园各处不断完备的空间硬件设施。主图书馆、古籍馆、方闻馆图书馆等各具文化特色的馆舍,阅览区、单人研习室、团队研讨间等日益完善的“数字化”“一体化”基础设施,浙江大学图书馆不断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努力办成让师生更满意的图书馆。
(记者 陆 健 通讯员 查 蒙)
(责编:李依环、李昉)
① “就业桥”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② 稿件来源为“就业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归就业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就业桥”,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