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上海财经大学实施“五大工程”加强有组织科研
就业桥时间图标 2024-12-24
就业桥来源图标 来源:教育部
就业桥时间图标

教育部简报〔2024〕第63期

  上海财经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实施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平台智库能级提升、科研人才队伍攀升、科研评价考核优化、科研保障体系完善等“五大工程”,加强有组织科研,努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实施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工程。一是推动重大理论研究阐释。加快建设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等研究高地和传播基地,深入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贡献。聚焦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重大主题开展有组织科研,出版多本重大主题专著,构建以各学科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为主干的自主知识体系。二是产出“上财文库”系列成果。聚焦经济管理优势学科领域,制定学术著作出版资助管理办法,设立培育资助项目,出版《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研究》等16本著作,《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现代价值》《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等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三是打造全球学术话语体系。推动学术品牌矩阵建设,设立“上财论坛”“上财观点”“上财发布”等学术品牌,引导二级学院创办国际化学术期刊,支持多名有影响力的学科学术领军人才到国际学术组织任职,持续向全球发出经济研究领域的“上财声音”。

  实施平台智库能级提升工程。一是优化科研平台布局。完善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三级智库体系,重点推进旗舰型智库“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建设,打造“服务、生产、交流、孵化”一体化大平台,2024年已有百余篇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采纳。扎实推进教育部数理经济学重点实验室、计算经济交叉科学重点实验室、会计与财务研究院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建设,培育“数实融合与智能决策”等6家校级实验室,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二是推动校地企联合创新。推动成立滴水湖智库、北京研究院等一批校地联合研究机构,与头部企业联合打造金融人工智能前沿实验室、数实融合创新联合实验室、富国ESG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共同开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自贸区、长三角、国际金融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三是严抓科研机构管理。完善科研机构管理办法、科研机构周期建设考核评估方案等管理制度,全面规范科研机构管理,构建“竞争、动态、开放”的管理机制,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运行机制,着力构建有秩序、有动力、有活力的智库发展环境。

  实施科研人才队伍攀升工程。一是发挥学术领军人才作用。实施“服务国家财税事业行动计划”和“服务上海行动计划”,引领学术领军人才结合“四个面向”和上海发展需要进行联合研究攻关。2023年以来,承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项。二是打造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以上海市智库青年领军人才和上海市决策咨询重点培育基地课题建设为抓手,搭建中青年学者成长“快车道”,推动学术生力军队伍建设,近两年共培育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研究团队等青年骨干队伍14支。三是推动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创新“特区团队”建设模式,采用“揭榜挂帅”等新型遴选机制,先后论证打造人工智能与金融大模型、经济统计和数据科学等新团队,首批备案和启动建设54个团队年度建设培育项目,开展有组织攻关,“金融科技与安全治理”团队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实施科研评价考核优化工程。一是健全学术治理体系。推进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治理体系建设,优化校学术委员会、学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学院学术分委员会统分结合的学术治理架构,构建学术治理议事与决策运行常态化机制。由部类学术委员会对学术和职称标准开展评议,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纳入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二是推进学部制度改革。根据学科属性设立经济学部、管理学部、数字理工学部、人文法政学部学术委员会和公共课委员会,推动学科交叉、开放、融合和结构重组,加快构建有组织、有协同的科研创新体系,充分释放多元创新主体协作的“聚合效应”。三是优化科研考核评价。坚持科研成果分层分类评价,修订校内学术成果认定办法,将联合攻关、决策咨询、教师指导学生等成果纳入认定范围,分A+、A、B、C、D五个等级对各类成果予以认定,建立与有组织科研模式相适应的评价考核机制,在校内科研成果评价目录中,已调整国内、国际期刊200余种。

  实施科研保障体系完善工程。一是建设科研数据中心。建立“上财学术总库”,扎实做好学校师生学术数据收集保存、统计分析、展示传播工作,目前已收储12.1万余条学术数据。建设实验数据资源系统,提供标准“一站式”访问服务,上线虚拟镜像数据库、虚拟实验软件等五大类服务目录,为决策咨询、科学研究等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升级科研信息系统。打造科研信息系统2.0版,进一步优化线上服务流程,构建高效、便捷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成果采集、数据查询、流程管理、信息服务等一体化,为教师提供全过程在线科研服务,为学校提高科研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优化科研管理服务。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通过定期举办现场座谈会、政策宣讲会等方式,确保科研人员及时准确了解有关科研管理制度。优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方式,设计开发智能报销系统,“让工作人员少跑腿,让数据信息多跑路”,实现科研管理服务高效化、便捷化。强化科研管理服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落实科研助理制度,多渠道保障助理岗位经费,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营造良好环境。


免责声明:

① “就业桥”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② 稿件来源为“就业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归就业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就业桥”,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