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考公培训班?211大学开设“公务员专业”

考公培训班?211大学开设“公务员专业”

2023-05-15 13:30:32
就业桥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3月17日,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发布“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招生简章。招生对象为西南大学大二及以上年级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学制1年,学分24学分,学费1920元。课程计划里包括申论概论、行政能力测试基础、公文写作等。

对此,有网友质疑,教育部门怎么批准高校开设这种以考公务员课程为主的专业?但也有网友支持,称“考公机构开始慌了”,“整挺好”……你怎么看?

严格来说,西南大学关于公务员的“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专业,是一个微专业,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报考专业,而是对标行政事业公务人员及其公开遴选所需要的核心知识而建设的应用型专业。

从招生简章的内容来看,西南大学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还是以满足学生对成为公务人员需要具备的公务员理论知识、公务技能、历史文化知识、国际视野、心理健康等核心素养的实现为主,旨在培养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决胜力,说白了就是提升学校学生通过公务员招录或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的能力,以增进学校就业率,对学校和学生老说,肯定是好事。

这个专业开设了申论概述、世界文化史、中国文化史、公文写作训练、公务交流与表达规范(公务礼仪)、公职人员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维护、行政能力测试基础、创新哲学导论等8门课程,学校准备聘请具有丰富公务经验的老师执教实作,在公文写作、公务礼仪、行政能力测试与申论训练等方面给与参与微专业学习的学生以支持和帮助。

微专业与面向高考生招生的专业不同,是近年来各高校正在探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在本专业课程学习以外,由学校各院系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针对学生某项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

微专业面向全校学生,由学生自主选择,相比传统专业的课程设置,微专业的课程具有复合、个性、灵活等特点。学生通过微专业的学习,虽不能获得专业学位证书,但可以获得学习证明以及相应学分,并可以提升综合素养以及就业竞争能力。这一改革,因此受到不少学生欢迎。

所以,设立微专业并不需要教育部门审批,不能把微专业误读为纳入招生体系的专业。据报道,当前,我国已有不少高校开设微专业,如北京大学开设了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微专业,武汉科技大学则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试点,设有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智能医学、创新创业管理等5个微专业方向。

但微专业怎么开设,也是有讲究的。之前高校开设的微专业没有怎么引发舆论关注,是因为这些微专业基本符合学生的期待。而该大学“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引发争议,则源于当前存在的公考热。

比如,有网友就认为,这其实就是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把公务员培训课程作为学分课程,实行按学分收费,有助长公考热的嫌疑。

事实上,该微专业的招生简章,就明确“系对标公务员和行政事业公务人员公开遴选所需核心知识而建设的应用型专业”。报考公务员,是当前很多高校毕业生的选择,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角度看,开设相关的微专业,无可厚非。

但是,也需要避免一种走向,即高校办学以就业为导向变得功利化,把本来应该以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大学变为职业培训所、考试培训所。

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普及化时代的高校,通常有两种办学定位。一是实行通识教育,以能力为导向办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与素质;二是实行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办学,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就业所需要的技能。

高校应该形成自身明确的办学定位,这才能基于办学定位,探索符合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微专业,也需要以符合本校办学定位为前提。

否则,如果学生有考证考级的要求,学校就围绕考证考级,对标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推出相应的微专业,其核心课程就成了培训课程。如此,就难免会让微专业变异为培训班,而忽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公务员
211大学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