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北京,正在成为全球英才拥抱未来的热土、干事创业的沃土、宜业宜居的乐土。
人才资源总量达781万人,人才密度达62%;拥有全球独角兽企业102家,全国第一;“两院”院士数量占全国近1/2,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83.1万人,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3.2%,全国领先……四方之才纷至沓来,得益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北京实践”。
力争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北京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全球引才,持续深化关键性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打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开启了“高能”人才引擎。
热土
全球引才 点燃创新创业梦想
2021年,“90后海归”胡渊鸣报名参加了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历经初筛、初赛、复赛、决赛层层筛选,最终脱颖而出获得大赛一等奖。
他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学霸云集的“姚班”,后赴美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博士答辩后,回到中关村创业,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开源图形基础设施。
像胡渊鸣这样的“高手”,在HICOOL这个全球优秀创业人才的“嘉年华”上并不鲜见。峰会举办两届以来累计吸引超过6000个国际项目和近万名全球顶尖创业人才。首届参赛者中,三分之二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毕业于麻省理工、斯坦福、牛津大学等世界大学排名前三十位名校的创业者占总参赛人数的21%。
创业者为何不约而同选择北京?“这离不开北京对创新创业实实在在的支持。”红杉全球执行合伙人、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道出了原因。
HICOOL构建了“大赛、峰会、商学院、基金、管家、产业园”等“六位一体”的全链条创业生态服务,奖金、服务、支持、保障“四轮驱动”为海内外创业人才保驾护航。
首届大赛中的一等奖获得者徐驰在参赛过程中就为自己的项目找到了上下游链条,此后又在HICOOL的支持下,完成了公司的C轮融资,融资额超1亿美元,自主研发的产品销往韩国等海外市场。
徐驰的故事并非个例。经过两年发展,HICOOL大赛前期获奖项目落地率达69%,已产生8家独角兽企业、42家“专精特新”企业,获得融资达195亿元人民币。
HICOOL是创业者的盛会,也是北京面向全球引才的平台之一。对标国际领先,聚焦“高精尖缺”,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人才生态,建设国际一流人才高地,成为北京的不二选择。
发布“两区”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首批认可金融、教育、科技服务等领域82项“含金量高”的境外职业资格;“一业一策”制定专项政策,立足集成电路、科技服务、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精准引才,5年来为20余万名急需紧缺人才提供了人才引进服务……作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首都,北京正在成为全球英才点燃梦想、拥抱未来的热土。
沃土
深化改革 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单个超导量子比特退相干时间突破500微秒大关,发布世界首台量子直接通信样机、实现百公里量子直接通信距离……成立于2017年12月24日的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还不满5周岁,已接连取得令世界惊艳的科研成果。
量子计算是一项颠覆性技术,很难想象这支勇闯“无人区”的团队中不乏“90后”。
量子院吸纳人才,不唯论文、不唯职称、不唯学历、不唯奖项,只看是否为细分领域的专家能手。常凯被量子院选中时刚刚32岁,在德国四大研究所之一的马普所结束了博士研究,还没有知名头衔“傍身”。
常凯在察看了欧美和国内众多科研机构后欣然回国,不仅因为量子院的诚意,更因为这里的“新意”。
有别于传统科研事业单位,量子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探索打开研究单位之间、研究与产业之间、学科之间的“三堵墙”,不定机构规格、不核定人员编制,自主确定研究课题、自主选聘科研团队、自主安排经费使用等灵活开放的管理运行机制,科学家有充分自主权。
改革还体现在运行体制“新”、财政支持政策“新”、绩效评价机制“新”、知识产权激励“新”、固定资产管理“新”。
得益于“五新”机制带来的政策红利,量子院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高质量人才。
来量子院3年多,常凯越发觉得自己“选对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市人才局都给解决了。”常凯说,工作更不用提,采购设备、装修实验室、组建团队、人员招聘等都有行政团队提供“一站式”提供保障。
关键性改革持续深化,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干事创业的决心信心更加坚定。改革不仅聚焦量子科技,在脑科学、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研究的新型研发机构中,新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为科学家培植了科研沃土,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的世界级成果接连涌现。
改革力度之大源于市委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本市做实做强人才工作责任主体,在全国省级层面第一家组建人才工作局;升格市委人才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制定实施两个五年人才行动计划,加快形成聚才用才政策环境,率先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拿出北京方案;发挥中关村人才特区示范引领作用,先后开展五轮政策创新,出台71条人才新政,中关村已成为全球人才创新的强磁力场。
改革“组合拳”不断释放红利。北京地区人才资源总量持续攀升,人才贡献率达5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56件,居全国首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近期发布的全球科研城市榜单中,北京名列第一。
乐土
优化环境 打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
走进位于海淀区中关村西区核心地段的国际人才会客厅,灵活办公、创新路演、服务对接、学术分享、创业社交、智慧会议等六大功能分区明确,还配备全设备直播间、24小时自习室等特色功能区。
会客厅引入专业运营公司,邀请区域内各类国际化企业、机构和人才作为协作联盟单位和“创新合伙人”,为企业和国际人才提供便利服务。形式多样的活动人气十足,不断扩大国际人才的线下“朋友圈”,吸引更多国际资源、要素和人才在此落地发展。
这是北京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国际人才,开展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的缩影。
致力于打造宜业宜居的人才发展环境,北京以“有地儿、有事儿、有味儿”为标准,让首都国际人才社区“有人儿”。
有地儿,就是要有特定的区域。朝阳区望京确定了7平方公里核心区的重点建设范围;石景山区新首钢将首钢北区2.91平方公里作为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核心区;昌平区未来科学城的集中建设区规划占地10平方公里。
有事儿,就是要有事业发展的舞台。首都国际人才社区汇集了产业园区、智能城区、休闲商区、艺术街区、居住社区等多种要素,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人才在这里找到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通过相互交流、碰撞、共享形成新的创新创业源头。
有味儿,就是要有高品质人才发展环境。在国际人才社区设计之初就提出建立社区合伙人制度,让国际人才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形成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格局。全市首个特色示范街区朝阳“望京小街”开街一年来,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被评选为十大“北京最美街巷”,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距离“国际人才聚集区、人才政策试验区、创新创业示范区、宜居宜业典范区”目标越来越近。
不仅硬件在提升,服务人才的软件也在不断优化。创新外籍人才出入境政策,全市设立12个市区两级外籍人才服务站厅,实现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一窗受理、两证联办、同时取证”;上线“易北京”APP,为来京创业、留学、居住的海外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一系列举措打通痛点难点堵点,把服务做到人才心坎上,让北京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充满温情和魅力。
服务人才的同时,也在主动培养人才。北京学者计划通过个性化培养和长周期稳定支持,鼓励人才自由探索,营造宽松包容的人才成长环境。73名学者在医药健康、生物育种等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13名学者分别当选我国两院院士和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
与此同时,北京也正通过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首都专家中西部行”系列活动和“人才京郊行”项目的辐射带动,促进着区域和城乡协同发展。
精心耕耘植厚土,海纳百川聚英才。京华大地正成为各类人才集聚、碰撞、交融的丰厚土壤,处处奔腾着催人奋进的热烈气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北京实践”不断完善,必将为北京在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驱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武红利)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