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社工作会议紧扣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全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推动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持续增长作出了具体安排,强调要做好以脱贫劳动力为重点的农民工就业,确保务工规模稳定;要挖掘就业增长点,着眼产业发展前沿,提高经济发展就业带动力;要加快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使公共就业服务更加精准精细、高效可及。贵州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全国人社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六六就业稳岗计划”,确保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600万省外务工劳动力稳定就业。
提升组织化程度,全力稳住省外务工基本盘。针对贵州常年有600万农民工在省外务工,外出务工收入占脱贫劳动力收入70%、占农民收入50%的实际,我们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一是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重点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四省及贵州籍农民工较多的市县两级建实劳务协作站体系,打造集劳务、政务、党建、金融为一体,一头连着农民工,一头连着家事服务的就业服务“一张网”,让所有劳务协作站都能为当地的贵州籍农民工服务。二是积极发挥各级人社部门、劳务协作站、人力资源机构、村支两委等作用,在原有劳务带头人的基础上,在农民工中培养培训一批“头雁”,形成劳务带头人“雁阵”,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三是强化“点对点”劳务输出,开展农民工返乡返岗专项服务,通过包车、包机,落实跨省务工求职创业补贴、交通补贴等政策,带动有外出意愿的农民工跨省务工。
拓宽就近就地渠道,积极促进省内就业。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围绕六大产业发展,紧贴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健康经济、文旅经济等拓宽就业空间。一是加强劳务品牌建设,建立完善专家库、项目库,举办赛事活动等,培育认定一批优秀劳务品牌。二是加强就业帮扶车间(基地)建设,及时兑现奖补政策,支持市场主体更多吸纳就业。将中央财政以工代赈资金安排项目劳务报酬占比提高到30%以上,组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增加收入。三是健全就业援助制度,规范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做好就业失业登记,筛选归集适合援助对象的岗位,统筹政策和资金,储备一批就业岗位,开展好“1311”就业服务,做好兜底就业工作。
强化技能提升培训,持续推动提升就业质量。针对贵州劳动力特别是民族地区劳动力文化程度低、技能水平低、青壮年外出多、留守劳动力年龄较大的特点,深入实施“技能贵州”行动,项目化推进“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四大工程,确保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次、技能人才评价20万人次。一是建立培训需求目录,围绕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针对性培训,确保培训与就业一体化推进,做到培训后就能就业。二是发挥好首批8家省级培训基地带动作用,围绕省内特色产业、重点企业,再培育认定一批省级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一批技能培训品牌。三是强化与省外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抓好“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培训,扩大“广汽班”等订单班规模,全面推开农民工跨省异地培训,积极推动技能证书与更多省份互融互通。
坚持线上线下结合,优化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坚持“政府与市场”“线上与线下”结合,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推动就业公共服务向省外拓展、向乡村延伸。一是依托贵州省劳务就业大数据平台实施全网管理,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和岗位信息动态更新机制,促进人岗精准匹配,并实现培训全流程网上闭环管理。开发“一键生成”功能,生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就业数据分析报告,实时开展就业数据监测。二是建立950家吸纳黔籍务工人员较多的重点企业和100个务工监测行政村目录,动态掌握企业裁员和农民工返乡情况,严防规模性失业返乡风险。三是以黔西南州、毕节市实施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引领,全面加强省、市、县、乡、村五级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建设,建立零工市场数字化、标准化体系,打造“淘宝式”零工平台,为群众提供岗位匹配、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各类服务,做到人找岗位要便捷、岗位找人要精准。四是以农村和易地搬迁安置区为重点,整合金融机构、快递物流等力量,持续推进“人社+村居”就业服务站试点和社银一体化网点建设,确保全省县、乡级就业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村级就业服务覆盖率达到80%。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