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王普:为核物理发展培植人才根基

王普:为核物理发展培植人才根基

2025-02-24 13:35:08
人民网-教育频道
分享:

【照片里的科学家精神】

在中国物理学的辉煌历史上,王普的名字闪烁着“科学救国”的光辉。作为山东大学的物理系主任,他献身科学,为中国核物理学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20世纪30年代,王普怀揣科学报国理想,远赴德国柏林大学深造,在威廉皇家科学院的达莱姆研究所研究核物理学。该研究所是世界核物理研究三大中心之一,王普是继王淦昌之后到这里学习的第二个中国人。他于1938年获得科学博士学位,同年得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资助,转赴美国华盛顿卡内基学院,担任客座研究员。在此期间,他参与揭示了铀和钍原子核裂变缓发中子奥秘,成为核裂变缓发中子的第一发现者,为核能和平应用开辟了新路,展现出科研上的卓越才华与探索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王普心系祖国,1956年8月,他借赴欧参加学术会议之机,请求中国驻荷兰使馆协助,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开始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的核物理研究中。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粒子物理研究蓬勃发展,中国却面临困境,相关研究人才稀缺。王普敏锐察觉到国内核物理发展的滞后以及培养人才的紧迫性,他联合其他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于1958年主持举办了基本粒子与原子核理论暑期讲习班。

王普力邀朱洪元、张宗燧等顶尖学者,利用该讲习班为60余名精英学子传授前沿知识,使得粒子理论在全国首次大规模普及。王普虽身为实验物理学家,却高度重视理论研究,他对讲习班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严格把关,特邀物理学家谢毓章为学员补足量子力学基础,彰显了对人才培养的全面考虑与负责态度。

这张照片是在1958年,基本粒子与原子核理论暑期讲习班的珍贵合影。王普与讲习班成员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定格在了那一刻。讲习班的成功举办,是中国核物理学界知识传承与人才培育的壮举,体现了王普超前的学科眼光和创新精神,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了杰出粒子物理学家。如今,这些学员已经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而王普的科学家精神也将永远激励后来者在科学道路上奋勇前行。

■传承·分享

王普先生是我国核物理学领域的一位卓越先驱,是我国物理学发展历程中令人敬仰的前辈。他在1939年里程碑式地揭示了铀与钍核裂变过程中缓发中子的存在,深刻揭示了核裂变链式反应的奥秘,为后世核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而王普先生的另一项不朽贡献,则是他亲手参与并引领了山东大学物理系的创立与发展。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山东大学物理系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高能物理实验与理论研究领域的杰出人才,成为了推动我国物理学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这颗由王先生亲手播下的种子,历经岁月洗礼,如今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我及众多山大物理人对此深感自豪。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王普先生高瞻远瞩,在山东青岛鼎力支持并成功举办了基本粒子与原子核理论暑期讲习班。这一盛举汇聚了如朱洪元先生、张宗燧先生等学界泰斗,他们的深入讲解如同甘霖普降,滋养了众多青年才俊的心田。讲习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青年教师与研究人员,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或中坚力量,为后来量子场论和基本粒子理论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与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后学,我们应当铭记王普先生的名字,传承他的科学家精神,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物理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司宗国

王普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更是一位富有远见和奉献精神的教育家和科学家。他在物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日复一日地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坚持不懈地推动实验与理论的结合,为山东大学物理学科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普先生对于核物理学的一腔热血,正是我在科学研究实践中所向往的。他的精神教导我们在面对复杂的科学问题时,不仅要保持严谨和真实,始终追求真理和实用性,更要保持自己的初心。正如他的工作深深影响了山东大学物理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格局,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物理学科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韩林烨

(图文由山东大学提供)

(责编:郝孟佳、李昉)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人民网-教育频道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