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古代战争知多少

2024-09-04 08:49:40
华图教育
分享:

近年来,世界格局依然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国际动荡迹象显著增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各国人民求进步、谋合作意愿更加强烈。纵观我国历史,也发生过不少激烈的兼并与战争。
在公务员招录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关于古代战争以及历史典故的考查,本篇将重要考点做了系统性总结:
各位考生在备考中应注意把握:(1)时间线排序;(2)相关人物的对应;(3)典故的对应;(4)该战争的意义或地位。现将高频考点做详细介绍:
牧野之战:商纣王昏庸无道、酒池肉林,虽然士兵数量多于周武王联军,但多数是奴隶和俘虏,他们早就受够了商纣王的统治,阵前倒戈,周武王联军大胜,纣王自杀。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城濮之战:春秋时期,晋国与楚两国在卫国城濮(今山东鄄城)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的诺言,令晋军后退90里,避楚军锋芒(退避三舍)。待楚军深入,晋军大败楚军。
桂陵之战:战国时期,魏国围攻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孙膑率军围攻魏国首都大梁,使魏国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这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截击战,被后来的军事将领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
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争,赵括自幼饱读兵书,谈起兵事连父亲都不如他。后来他代替廉颇出战时,只知道“纸上谈兵”,不知变通,最后被白起带领的秦军打败。
三国“三大战役”:①官渡之战:东汉末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会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中原的基础。②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采用“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战术,以少胜多打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③夷陵之战:(猇亭之战)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陆逊采用以逸待劳的战术,前期坚守不出,后抓住机会,火烧连营,取得胜利。
淝水之战:秦王苻坚企图征服南方的东晋王朝。全国大规模征兵80万时,他得意地说:“东晋很快就会被我征服了。”可是,许多大臣都认为进攻东晋的时机还不成熟。苻坚傲慢地笑道:“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投鞭断流由此而来。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提议让他们先渡过淝河,两军再决一死战。苻坚求胜心切,决定先佯装撤退,让晋军过河,但是等他们过一半河的时候,秦军再杀上去。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接到后退的消息以为前方打了败仗,纷纷逃窜,踩踏而死不计其数,侥幸逃跑的士兵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以为晋军又追来了,拼命地奔逃。晋军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
牛刀小试
(单选)下列成语与历史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A.四面楚歌——项羽
B.退避三舍——晋文公
C.围魏救赵——孙武
D.纸上谈兵——赵括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历史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战国时期,在桂陵之战中,魏国大将庞涓率兵包围赵国首都,孙膑“围魏救赵”,趁魏国国内空虚,率领齐军直捣魏都。庞涓为救国,撤军途中在桂陵中齐军埋伏,大败而归。故围魏救赵对应的人物是孙膑而不是孙武。孙武是中国春秋时期军事家,被尊称为孙子,又称“兵圣”、“兵家至圣”,有“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之誉。所著《孙子兵法》,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膑与孙武并不处于同一个时代。C项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四面楚歌,源于楚汉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项羽和刘邦分别为楚国和汉国的领袖,展开了一场长达数年的争斗。最终,项羽被围困在垓下,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最终败给了刘邦。这个典故,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陷入绝境,或是失去自信和斗志。A项对应正确,排除。
B项:春秋时代,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即晋文公)逃至楚国。楚成王收留招待他。晋文公以报答楚成王为名,退避三舍,正面避让楚军,诱敌深入,打败楚军。B项对应正确,排除。
D项: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便熟读兵书,善于谈论兵事,连他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赵将。赵括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四十万赵军投降后被活埋。D项对应正确,排除。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
相关栏目
招考信息 更多>
招考指导 更多>
试题资料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