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事业单位综合应用B类备考:论证三要素-论据

2022-05-10 00:00:00
华图教育

一个完整的论证一般由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三部分构成。

论点又可以称之为观点、主张或结论。论点是论证的最终目标,一个论证的论点具有唯一性。对论点的怀疑产生了对理由的需要,若对一个论点没有疑问,就不必形成对其的论证。

1.怎么找论点

我们可以通过常见的论点提示词和论点的位置确定论点。

(1)常见提示词:“因此……;所以……;由此可见……;我(们)认为……;可以推断……;这样说来……;结论是……;简而言之……;显然……;其结果……;我(们)相信……;很可能……;表明……;由此可得出……;这证明……”等等。

【例1】提升行政效率,归根结底不是为了提升而提升,而是使党和国家的机构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提升行政效率和执政科学性,是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密切关联的。

【解析】上述结论是“提升行政效率和执政科学性,是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密切关联的”。

【例2】苏州曾经是经济兴盛、文化发达、人才荟萃之地。明末清初以后,苏州士绅除少数人发生身份和观念转化外,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而作为社会主流的士绅观念和意识往往通过各种渠道浸润展延,严重影响一般民众。正因如此,晚清苏州民风靡弱闲散,生活节奏缓慢,缺乏早期现代化必需的紧迫感与开拓精神。

【解析】“正因如此”是表因果关系的引导词,之前内容是阐释原因,之后内容表示结论。

2.论点的位置

①论点前置

主张如果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一般使用论断性的表述。论点前置是指这样一种结构:在开头就提出观点、论点或结论,后面论证该观点、论点或结论。

【例】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赚的钱更多了,人情味却更少了;我们的交通工具更先进了,公交车上站着的老人却更多了;我们登上月球探索太空,却不愿伸手帮助对面的邻居;我们的股市价格一路狂升,价值观却成倍地下降;我们的社会都知道此仇不报非君子,却怎么也流行不起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解析】论点:“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冒号后面的内容均为论据。

②论点后置

主张出现在一段话或文章结尾的情况也比较多见,此时,主张又被称做结论。论点后置是这样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最后才给出论题、论点或结论,前面是对该论题、论点或结论的论证。对于这种结构,前面往往都是针对该论点的论据。

上周我们学习什么是论点以及如何寻找论点,这周我们学习论证三要素当中的论据。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论据的定义,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知道了什么是论据还要知道论据出现的位置,在确定论据时,往往可以根据句子的逻辑关系来把握。常见提示词有因为……、由于……、依据……、理由是……、举例来说、支持我们观点的是……、这么说的缘由是……等等。

【例1】有些人坚信,在宇宙的空间中,还存在着人类文明之外的其他高级文明,因为现在尚没有任何理论和证据去证明这样的文明不可能存在。

【解析】在这个例子中“因为”属于提示性词汇,“因为”后跟的是论据:现在尚没有任何理论和证据去证明这样的文明不可能存在。

【例2】《乐记》和《系辞》中都有“天尊地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等文句,由于《系辞》的文段写得比较自然、一气呵成,而《乐记》则显得勉强生硬、分散拖沓,所以,一定是《乐记》沿袭或引用了《系辞》的文句。

【解析】例2中的论据是:“由于”后面的陈述。

在整个论证过程中,论据必须符合两条“公理”。

第一,论据不能与论点相同。如果违反论证的这条基本禁令,就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

第二,论据不能比论点更可疑。论据的真实性必须要高于论点,且论据必须为真,摆出论据就是为了打消人们对主张的疑虑。显然只能用更可接受的陈述来说明初看起来不那么令人信服的论点。论据是证明论点的依据,如果论据虚假,就无法推断论点的真实性。所以论据必须真实,且要做到充分、全面和有针对性。

【例1】对谋杀和绑架的罪犯处以极刑是正当的,因为对那些犯有如此可恨而残酷罪行的人,处以极刑是非常合法和恰当的。

【解析】“非常合法和恰当的”很大程度也就是“正当的”意思,而“那些犯有如此可恨而残酷罪行的人”也就是“谋杀和绑架的罪犯”。因此,该论据实际上和结论完全一样。

【例2】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解析】例2论证结论“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的论据为“生产过剩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但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不是生产过剩。更何况,论证的论据是由“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得出的,生产过剩本身也不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而是因为市场经济中供给与需求的差距超过经济社会的承受范围,所以出现的极端的经济非正常状态。该段论证中的论据真实性可疑,论点难以得出。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找到论据并正确使用论据了吗?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事业单位综合应用B类备考招聘
事业公务员招聘
公务员备考技巧
相关栏目
招考信息 更多>
招考指导 更多>
试题资料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