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安部部署开展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4月8日,从公安部获悉,近日,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开展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依法严打种子套牌侵权、农药非法添加隐性成分、利用话术诱骗群众购买假劣农资等各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2.财政部下达水利救灾资金1.74亿元
近日,财政部会同水利部下达中央财政水利救灾资金1.74亿元,支持云南、四川受灾地区抗旱救灾,重点用于开展水利调水运水、增打机井、兴建抗旱救灾所需水源等,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3.全国总工会启动“小三级”工会建设三年行动
记者从全国总工会获悉,各级工会将开展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小三级”工会建设三年行动,到今年底,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全部建会,到2026年底实现县级新业态工会联合会应建尽建,开发区(工业园区)内百人企业建会基本全覆盖。
4.横琴口岸通关区域4月9日起全面启用
记者从横琴口岸联检单位了解到,横琴口岸随车人员验放厅将于4月9日启用,随车人员在验放厅门口落客区域上下车即可,无须绕行至旅检大厅通关,进一步提高了横琴口岸整体通行效率和便利化水平。这也标志着横琴口岸通关区域全面投入使用。
5.“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在香港举办开放日活动
4月8日,“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抵达香港,开启为期5天的开放日交流活动。开放日期间,将举行极地科考展、极地科普讲座、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内地和香港科研机构在极地研究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6.《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4月8日播出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4月8日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20点档播出。老科学家俞鸿儒、特教老师刘玲琍、社区干部孟二梅、泳坛名将张雨霏、水稻专家杨华德、老艺术家牛犇、友谊使者穆言灵、大国工匠张连钢、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和蓝天卫士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获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
7.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上升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今天(4月9日)发布,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3,比去年四季度上升0.2点。
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的各分项指数全面上升,其中市场指数和资金指数均上升0.3点,多个行业的国内订单指数、投入指数、销售价格指数上升,显示中小企业对市场的预期和融资状况改善较为明显。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调查还显示,今年以来,中小企业普遍加大了产品、技术的研发投入,加速向专精特新发展。71.2%的中小微企业科技投入增加或与去年同期持平,环比上升8.1个百分点。
8.门诊慢性病特殊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将扩围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2023年,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性病、特殊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达331万人次,比2022年增加近13倍。截至2023年底,基本每个县至少有一家异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能够进行5种门诊慢性病、特殊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国家医保局表示,下一步要扩大门诊慢性病、特殊病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并在现有5个病种跨省费用直接结算基础上继续增加病种。
9.全国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44604个
生态环境部最新消息,截至3月底,我国已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44604个,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三类,涵盖了大气、水、生态、土壤、海洋等各环境要素,进一步突出了分类管理、分区施策。
10.高职专科新增6068个专业点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24年,高职专科拟招生专业点共66870个。紧跟需求变化,增设了集成电路技术、智慧健康养老管理等6068个专业点,撤销专业点5052个。对现代文秘、市场营销等供给相对过剩的68个专业进行了重点调整。
11.四地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为将我国建设成为面向全球的国际商事仲裁新目的地,两年来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海南省开展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四地办结涉外案件2251件,占全国涉外案件数的72%;涉外标的额1376亿元,占全国涉外标的总额的69%。
12.广州海关出台18项便利措施服务保障广交会
4月9日,广州海关发布18条便利措施服务保障广交会,从提供优惠政策、简化通关手续、提升科技赋能等方面,允许展检同步,支持全流程业务线上“一网通办”等,确保广交会进出境人员和物资通关顺畅高效。
13.我国将在工业领域实施多行业设备更新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日前推出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要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更新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等在内的相关设备,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其中,重点推动航空行业全面开展大飞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及航空发动机总装集成能力、供应链配套能力。
此外,在石化化工、医药、船舶、电子等重点行业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预计到2027年,我国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14.我国进一步扩大增值电信业务对外开放
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天(4月10日)发布《关于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的通告》。我国将在北京、上海、海南、深圳率先开展试点,取消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接入服务、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等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对在试点地区开展前述业务的外商投资电信企业,我国将遵循“内外资一致”原则进行管理。增值电信业务指利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提供附加的电信与信息服务,如互联网数据中心、电子商务以及信息服务等。截至2024年3月底,共有1926家外资企业获准在华经营电信业务。
15.全国将开展“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
记者从全国工商联了解到,全国工商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在全国上百个城市的千余所高校联动开展“民企进校园”“线上云招聘”等系列活动,组织引导10万家以上民营企业参与,预计将提供10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
16.中美欧三方就深化消费品安全合作通过了《联合声明》
记者从4月10日在杭州举行的第八届中美欧三方消费品安全部长级会议上了解到,中国海关总署、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欧盟司法与消费者总司三方围绕“数智互联 共享安全”主题,重点讨论贸易数智化背景下深化消费品安全合作和信息共享等内容。
17.教育部启动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
记者4月11日从教育部获悉,将启动2024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全面排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 等现象。重点治理七类长期隐蔽存在的违规招生操作,包括以不当依据招生、违规收费、违规招揽生源、通过测试面试招生、公民混招、分班掐尖、民办学校违规招生、乱收费等。
今年,教育部将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展调查督导,加强对各地招生入学工作全过程监管,并在全国范围展开跨省交叉互检工作。各地要畅通政策咨询、举报申诉等渠道,对违规招生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18.2023年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13.34亿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2023年医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总收入2.7万亿元,总支出2.2万亿元,统筹基金当期结余5000亿元,累计结余3.4万亿元。2023年底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3.34亿人,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参保大盘稳定。我国同时对近8000万低收入人口参保进行资助,减轻居民参保压力。
19.我国商品条码企业用户量居全球首位
记者4月11日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获悉,截至3月底,我国商品条码企业用户总量已超过58万家,连续多年居全球领先位置。目前,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商品数据库,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消费品总量达1.959亿种。
20.全国首个外商投资企业标准化协作平台在上海成立
4月11日,全国首个外商投资企业标准化协作平台在上海成立。平台针对外商投资企业关切,通过提供多语种标准信息查询服务、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等一站式服务,更好服务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生产经营和发展。
21.世界海关组织第六届全球AEO大会将于5月在深圳举办
记者从深圳海关获悉,世界海关组织第六届全球AEO大会将于5月8-10日在深圳举办。AEO即“经认证的经营者”,作为世界海关组织的一项核心制度,通过认证的企业可获得海关给予的优惠便利。AEO大会作为该领域最高级别的全球性会议,对于促进贸易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2.全国“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启动
4月11日,全国“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在陕西安康启动,普法讲师团、巾帼志愿者等通过法律咨询、情景剧、知识问答等方式,为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送去法律知识和服务。活动将重点覆盖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3.各地举行世界帕金森病日系列活动
4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主题是 “和谐共生,美好生活”。各地推出世界帕金森病日系列活动,通过科普讲座、暖心互动、健康咨询等环节,增强公众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24.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4月11日在广州成立,赛会筹办进入全面推进阶段。第十五届全运会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举行。此次全运会分为竞体比赛和群众赛事活动,其中竞体比赛设34个大项、401个小项,群众赛事活动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
25.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正式开馆
4月13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正式开馆。
涵盖科技产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多场新品发布活动启动,来自英国、新加坡、韩国、日本等10余个重点国别和地区的采购团,以及100余名全球头部企业高管到会参加商务活动。
26.第九届亚冬会倒计时300天主题活动举行
第九届哈尔滨亚冬会倒计时300天主题活动,今天(4月13日)在哈尔滨大剧院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冰雪同梦,亚洲同心”,全程贯穿着绿色亚冬、智慧亚冬、开放亚冬、共享亚冬的理念。多项主题活动同步推进。哈尔滨重点实施场馆电网升级改造等83项工程,做好亚冬会保障。
27.我国将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我国将在一批新建和在建煤矿项目中优选一批产能储备煤矿,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推动煤炭产能保持合理裕度和足够弹性。到2027年,煤炭产能储备制度初步建成,形成一定规模的可调度产能储备;到2030年,力争形成每年3亿吨左右可调度产能储备。
28.成都世园会会场建设基本完成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4月26日至10月28日举行,持续186天。本届世园会采取“一主四辅”的模式,在成都东部新区设主会场,同步规划了新津现代农艺、温江川派盆景、郫都花卉产业、邛崃生物多样性保护4个分会场,目前主会场和分会场的建设都已基本完成。
据了解,成都世园会展园总数、境外展园数量、协会和企业展园数量均创下历届B类世园会之最。
三、重要文件
1.《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发布
4月8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正式编制出台。
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增粮食产能千亿斤以上,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基础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其中,谷物面积14.5亿亩左右;粮食单产水平达到每亩420公斤左右。
其中,水稻、小麦重在提升品质、优化结构,玉米重在集成配套、主攻单产,大豆要多措并举、挖掘潜力,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杂粮杂豆等品种。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将聚焦720个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围绕粮食生产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建设农业节水供水、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等9项支撑性重大工程,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新规出台
近日,新修订印发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公布。新规在促进民间投资、项目实施管理等方面作了具体制度设计,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直接投资或者独资、控股、参股等方式积极参与特许经营项目,最大程度保障特许经营各方合法权益。
3.《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发布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围绕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回收循环利用三个方面加快制修订标准,到2025年完成重点国家标准制修订294项,重点领域消费品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6%以上。
4.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强调,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确保资本市场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必须始终践行金融为民的理念,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必须全面加强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确保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统筹好开放和安全;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更加有力服务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意见》要求,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加大退市监管力度;加强证券基金机构监管,推动行业回归本源、做优做强;加强交易监管,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壮大长期投资力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四、新法速递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7月1日实施
记者今天(4月9日)从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实施。对预付式消费、直播带货、自动续费等新领域、新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细化规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首部配套行政法规,起到了承上启下、辐射带动的作用。
2.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生态保护补偿条例》
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生态保护补偿条例》,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6章33条。一是明确生态保护补偿的内涵。二是明确工作原则、健全工作机制。三是规范财政纵向补偿。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对开展重要生态环境要素保护以及在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四是完善地区间横向补偿。鼓励、指导、推动生态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通过协商等方式建立地区间横向补偿机制。五是鼓励推进市场机制补偿。鼓励社会力量以及地方政府按照市场规则,通过购买生态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开展生态保护补偿。六是强化保障和监督管理。
五、科技成就
1.我国首口超5000米深层地热科学探井钻探完成
记者4月8日从中国石化获悉,我国首口超5000米深层地热科学探井——福深热1井成功钻探至5200米,刷新了我国地热科学探井的最深纪录,并在多个地层获得地热资源,标志着华南地区深层地热勘探取得新突破。
2.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并网发电
记者4月9日从中国能建获悉,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湖北应城压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并网成功,电站储能容量达1500兆瓦时,转换效率接近70%,每年可发电约5亿千瓦时。
3.我国首次实现人工放流的长江鲟在改造的产卵场中自然产卵繁殖
近日,我国首次实现人工放流的长江鲟,在改造的产卵场中自然产卵繁殖,为长江鲟原位栖息地修复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撑。长江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上游特有的珍稀鱼类。
4.上海洋山港完成国内首次国际航行船舶绿色甲醇加注
4月10日,国内首艘已投运的最大甲醇燃料加注船“海港致远”轮,为靠泊在上海洋山港的国际航行集装箱船舶成功加注504吨绿色甲醇,并实现了甲醇燃料加注和集装箱装卸同时进行。这是国内首次为国际航行集装箱船舶进行绿色甲醇加注。
5.科技复原约6300年前的红山文化龙形蚌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联合团队,借助文物CT无损扫描、3D模拟拼接等技术,日前成功复原了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蚌饰,复原的龙形蚌饰距今约6300年前,丰富了我国早期龙的形象。此外,研究证实,该龙出土地点具有明显的祭祀行为,应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祭灶遗存。
6.鹊桥二号中继星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国家航天局4月12日宣布,鹊桥二号中继星在轨工作正常,可为探月工程四期及后续国内外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服务,鹊桥二号中继星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自3月20日鹊桥二号发射升空后,经过中途修正、近月制动、环月轨道机动,于4月2日按计划进入24小时周期的环月大椭圆使命轨道。截至目前,它已完成和嫦娥四号以及嫦娥六号地面设备之间的通信测试。
鹊桥二号重约1.2吨,主要用于转发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通信。之所以需要用到它,是因为降落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无法直接和地球通信,因此需要一颗卫星来做“传声筒”。
后续,我国的月球探测主要集中在月球南极地区,为了尽可能地满足通信要求,研制团队还为鹊桥二号设计了一条新轨道——环月大椭圆使命轨道。鹊桥二号在上面运行,可以保持长期不变的稳定状态,可大大节省燃料。
7.深中通道开始桥梁荷载试验
4月13日,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进入桥梁荷载试验阶段。在中山大桥,64辆大货车停在桥梁跨中位置,检测桥梁位移和应力情况,测试动力参数、汽车冲击系数等。
深中通道桥梁工程总长约17公里,包括中山大桥、伶仃洋大桥和非通航孔引桥。今天起到4月17日,最大总重约5000吨的大货车组将对桥梁展开荷载试验,以判断桥梁承载能力是否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并为今后的监测、养护、管理提供支持。
深中通道是世界级“桥、岛、隧、水下互通”跨海集群工程,全长约24公里。目前,深中通道的机电、路面等工程正在全力推进,为6月具备通车条件冲刺。项目通车后,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从目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
8.“天都”卫星传回最新影像 月球通导新技术验证进展顺利
记者4月13日从深空探测实验室了解到,和鹊桥二号中继星一同前往月球的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顺利开展了月地高可靠传输与路由等新技术试验,并传回了月面近距离最新影像。后续,试验星将陆续开展系列月球通信导航新技术试验,为国际月球科研站、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的设计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9.科技创新引领深海开发新突破
今年以来,我国加大深海领域科研攻坚,深海装备技术不断升级,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深海装备,为深远海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深圳西南方海域约200公里处,我国自主设计实施的海上第一深井日前正式投产。测试日产原油超过700吨,这口井深度9508米,与垂直井有所不同,它的垂直深度不到2000米,但在海底地下的水平方向钻进长度达到8689米。
就在这几天,在青岛,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正在进行入海前的最后调试。5月初,它将被运送至珠江口盆地进行海上安装,为今后我国深海油气资源经济高效开发提供全新模式。
近年来,我国启动实施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海洋科技瞄准深海的战略方向,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以“深海勇士”号等潜水器为代表的海洋探测运载作业技术实现质的飞跃。自主建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雪龙2”号破冰船,填补我国在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
目前,全国有超过40所高校开展与深海技术相关的教学与科研,构建起深海领域“洞—池—湖—海”试验体系。此外,国家启动了大科学工程,汇集各学科、各领域、各层次科技资源,建造海底科学观测网,多项海洋装备也将在今年加速升级换代,为下一步深海开发奠定了基础。
六、国际要闻
1.也门胡塞武装称袭击美国军舰等目标
4月7日也门胡塞武装称,该武装过去72小时在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洋袭击多艘英国和以色列商船。胡塞武装称还袭击了多艘在红海巡航的美国军舰。另据美国中央司令部7日的声明,美军6日摧毁胡塞武装控制区域内的一个移动地对空导弹系统,并在红海上空击落一架无人机。
2.加共体呼吁通过对话解决厄墨外交风波
加勒比共同体7日发表声明说,对厄瓜多尔最近采取的侵犯墨西哥驻厄大使馆馆舍的行动深表关切。加共体希望两国寻求通过对话和多边进程来解决这一问题,以确保地区和平。
3.莫桑比克发生沉船事故 至少96人死亡
莫桑比克北部楠普拉省莫桑比克岛附近海域7日发生一起沉船事故。当地官员表示,事故已造成至少96人死亡。发生事故的船只是一艘由渔船改装的临时渡轮,事发时船上载有约130名乘客。目前有11名幸存者被找到。
4.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获联合国勋章
中国第27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全体官兵9日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联合国刚果(金)稳定特派团团长兼联合国秘书长刚果(金)问题特别代表凯塔在授勋仪式上表示,中国一批批维和官兵在任务中充分展现严明纪律和专业精神,守护当地和平与发展,也为联刚稳定团分阶段缩编撤离进程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与格鲁吉亚签署互免签证协定
4月10日,中国与格鲁吉亚在第比利斯签署了中格关于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的协定。格鲁吉亚外交部长达尔恰什维利表示,签署互免签证协定是格中两国深化双边关系的重大事件,希望双方进一步推动经贸、旅游、文化等领域交流。
6.格奥尔基耶娃连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4月12日发表声明说,IMF现任总裁、来自保加利亚的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当选连任,将自2024年10月1日起开始第二个五年任期。声明称,格奥尔基耶娃在第一个任期内领导IMF成功应对了一系列全球重大冲击,包括自疫情开始以来为90多个国家批准了3600多亿美元的新融资,向IMF最贫困、最脆弱成员国提供债务救济措施等。
7.俄罗斯成功试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
俄罗斯国防部4月12日说,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当天在位于俄西南部的卡普斯京亚尔试验场成功试射了一枚机动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俄国防部说,本次发射是在先进导弹系统国家测试框架下进行的。发射任务圆满完成,结果证实了俄罗斯导弹在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方面的高度可靠性。
七、地方要闻
1.【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南: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自贸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11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南省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
2023年,海南多项经济社会指标增速处在全国前列,其中GDP增长9.2%,体现自贸港经济形态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分别增长15.3%、29.6%。货物进口额约占进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对外直接投资增长104.9%,让世界分享了海南和中国发展机遇。
今年,海南将统筹封关运作准备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出一批更具全局性和影响力的制度集成创新成果。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前瞻布局南繁种业、深海科技、商业航天“三大未来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地。
今年,海南还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滚动实施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等标志性工程,在全国先行一步、多作贡献。此外,还将加大民生投入,把自贸港政策红利释放带来的经营主体激增和投资项目建设转化为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提高群众在自贸港建设中的获得感。
2.雄安新区发布产业政策“免申即享”工作举措
4月11日,雄安新区发布产业政策“免申即享”工作举措,包含首批54项“免申即享”政策申报清单。享受主体覆盖新区科技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外资企业等,“免申即享”旨在提高政策兑现效率和服务质量,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更便捷地获得政策支持。
3.辽宁49项重大电网工程开工建设
近日(4月11日),辽宁49项重大电网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200亿元,项目涉及清洁能源消纳、重大项目需求、民生保障改善等多个方面。将为辽宁加快能源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
4.河北建成首个十兆瓦级水光储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
河北首个十兆瓦级水光储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4月13日在涉县建成投运。该工程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自主开发了风光水储微网能量管理系统,电网峰谷差降低40%以上,有效提高了当地新能源消纳能力和局域电网供电质量。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