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DNL12部)以能源化工领域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通过低碳催化转化原理、催化剂及反应工艺创新,开发重要大宗化学品低碳高效生产新技术并推动工业示范应用,为重要化工过程流程革新及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成功开发了甲醇制烯烃、甲醇制乙醇、甲醇甲苯制对二甲苯、甲醇石脑油耦合制芳烃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其中甲醇制烯烃DMTO系列技术已许可36套,烯烃产能达2320万吨/年,甲醇制乙醇DMTE技术许可15套,产能455万吨/年,引领了我国煤化工新兴战略产业的快速发展。团队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石化联合会技术发明特等奖、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专利金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重要奖项。 近年来团队致力于以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化工科研范式变革,成功发布了国内首个化工行业大模型(“智能化工大模型”),完成了催化反应评价智能实验室建设,初步实现反应动力学自动生成、智能工艺设计以及MTO工厂运行优化平台,在化学化工行业产生重要影响。现根据智能化工方向科研需求,面向海内外招聘智能化工领域优秀人才。
一、研究方向
从事化工智能化相关科研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下述领域:1)垂直领域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研发;2)复杂化工场景下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化学信息学技术研究与应用;3)面向典型化工过程的工业数字孪生系统构建与实施;4)面向化工实验平台的智能机器人系统开发与应用;5)典型化工工艺流程模拟与优化设计关键技术研发;6)人工智能赋能多相多物理场反应、流动与传递过程建模与测量;7)人工智能赋能微观反应动力学建模与实验。
二、 岗位需求与应聘条件
招聘岗位:博士后/特别研究助理(10人)
1.岗位职责承担智能化工相关科研任务,参加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2.应聘条件
(1)化工、化学、催化、热能、计算机、自动化、仪器仪表、大数据、物理、数学、流体力学等相关专业,有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经历者优先。
(2)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中英文撰写、阅读和表达能力;工作认真踏实,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执行力。
(3)年龄不超过35周岁,获得博士学位(应届博士毕业生可提出申请,进站后需按照国家规定提供相关证书),且获学位时间不超过3年,进站需保证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3.薪酬待遇
薪酬待遇按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相关规定,提供富有竞争力的优厚待遇、一流的研究平台和多元的发展机会;为在站博士后(统招统分)缴纳社会保险,建立住房公积金,提供一流的薪酬待遇和生活保障。出站博士后可以优先留所工作(事业编制),同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薪酬待遇、生活保障和未来发展详见本所招聘网站(http://www.zp.dicp.ac.cn/info/1056/4948.htm)。
三、 联系方式
如想进一步了解研究方向、岗位职责以及团队情况,可以联系叶茂研究员(maoye@dicp.ac.cn)。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www.zp.dicp.ac.cn/info/1056/6753.htm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