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位简介
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依托复旦大学多学科基础研究的优势,系统化、集成化开展跨学科多领域合作,瞄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瞻性、关键性、创造性工程与应用技术研发,建设具有体制机制优势的工程创新型研究院。
工研院下设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和超越照明研究所三个研究机构。现有教职工95人,教授和研究员17人(其中国家高水平人才10人),青年研究员14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5人,青年副研究员12人,校内兼聘研究人员38人。工研院设有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和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一级学科。
工研院获批成立5个省部级平台,分别是智能机器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超精密运动控制与检测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碳化硅半导体功率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北斗智慧应用创新研究中心。积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市级重大专项、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项目、季华实验室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近400项,立项总经费近7亿元,到账经费近5亿元。主动对标重点企事业单位及市场重大需求,已成立校企联合实验室7个,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获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科技成果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
工研院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自主创新研发高端科研仪器。已有多款医疗器械产品拿到或即将拿到医疗器械注册证,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等。其中自主研发的颅内动脉瘤磁共振影像辅助检测软件产品通过国家三类医疗器械评审,已获得许可证;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具备高度自主行为能力和认知交互能力,可作为“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基础底座,在工业、服务、医疗等场景进行产业应用;多光子成像与全息光刺激系统在2023年7月与蔡司联合发布;上肢单臂康复训练机器人、棘轮式膝关节随行椅、板材表面缺陷检测方法、磁浮轮毂电机等多项成果已完成转化,智能机械手及宏微智能焊接机器人已作价入股相关企业;研制了国产化双频激光干涉仪产品,为国产半导体装备提供了关键零部件,解决了国外相关卡脖子问题;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SiC器件及封装,获高交会优秀产品奖,等等。孵化出光华临港工程应用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上海复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隐冠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复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清纯半导体等智能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健康照明等领域的知名企业。
二、招聘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
三、研究方向
01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聚焦于智能机器人的前沿领域,涵盖群体智能、多模态感知、虚拟仿真数字孪生、自主学习、人机协同、脑机交互以及生-机-电融合的仿生结构和鲁棒智能控制。同时,探索自主进化机器人技术,包括智能无人系统、外骨骼、康复、手术辅助和可重构工业机器人。此外,研究还涉及人工智能在智慧医疗、智能制造和智能驾驶等交叉领域的应用。
02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智慧医疗电子信息系统,智慧医疗超声,新型植介入装置,医疗机器人,体外检测装备,生物医学AI和生物医学集成电路与微纳芯片等。
03超越照明研究所
宽禁带及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器件、工艺、封装、可靠性、模块、电子电力应用、光电材料与器件、光健康光医疗、光污染等领域相关领域。
四、主要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颉、陈文明、董必勤、丁晨阳、邓珏、樊嘉杰、方虹斌、封婷、耿道颖、郭睿倩、郭士杰、甘中学、刘成成、刘欣、齐立哲、宋梁、孙云权、他得安、王洪波、徐鉴、姚其、杨晓峰、张国旗、张立华、张清纯、君、朱云龙等(详细介绍可以参阅工研院网站)。
五、申请要求
1.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机械、智能机器人等相关研究领域;
2.在海内外高校已获得博士学位三年以内或应届博士研究生,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3.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
5.目前已取得显著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将予以优先考虑;
6.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六、薪资待遇
1.学校、院系和课题组将为入选者提供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科研支持。
入选派出专项后:年薪50+万;
入选国家博新计划后:年薪48+万;
入选引才专项后:年薪45+万;
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年薪30+万;
入选复旦超级博士后:年薪26-28+万。
首聘期2年,可续聘至4年。提供社保、公积金、住房补贴等。
2.支持申请各类基金与博士后项目:包括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启明星(扬帆专项),以及派出项目、学术交流项目等。
3.提供优良的办公环境及国际一流的研究平台;提供博士后公寓;积极协助全职博士后子女入学。
七、申请材料
1.个人简历;
2.来自博导或相关专业领域同等级别专家的推荐信两封;
3.博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扫描件)或其他有关的有效证明文件(应届毕业生可先递交答辩决议书)扫描件;身份证或护照(扫描件);
4.博士期间及工作以来发表论文的清单及2篇学术研究代表作扫描件;
5.博士论文电子版;
6.针对岗位提交一份未来2~3年的博士后研究计划,主要包括:主题、内容、创新点、研究方法、分阶段时间进度等,3000字左右。
八、联系方式
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
站长:他得安
联系人:张维锦
电话:(021)65641239
邮件:zhangweijin@fudan.edu.cn
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分站:
站长:甘中学
联系人:孙英
电话:(021)65641208
邮件:yingsun@fudan.edu.cn
应聘者请提交电子版材料发送至相应邮箱,邮件请注明“姓名+博士后”。
研究院网址:https://faet.fudan.edu.cn/
竭诚欢迎海内外学术精英加盟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工作!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N1qXEDez2JNx46GR8pBQ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