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考公务员 > 省考 > 行测最新 > 2025年315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最不按套路出牌的题型

2025年315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最不按套路出牌的题型

2025-04-02 11:08:35
华图教育
分享:

  2025年315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最不按套路出牌的题型

  2025年公务员315省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结束了,考生对一些偏怪的题目一定记忆深刻,小编就来整理下那些最不按套路出牌的题目。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作为行测中的重要板块,一直是考生们得分的关键。但今年,该部分出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题型,它们突破了传统的命题模式,堪称最不按套路出牌的题型。这些题型的出现,不仅考验了考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更对考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些别具一格的题型。

  (考生回忆)【例1】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社会发展趋势提升了社会生产效率,并对传统公共管理者的决策和服务角色带来挑战。人工智能作为新型的权利所有者逐渐替代传统公共管理者,作为基于计算逻辑,算法规则和数据流的公共管理者参与到社会治理过程之中,从而使未来人工智能场景下的公共管理者角色由“事务性供给”转向“公共性维护”,这一趋势在将传统的公共管理者从社会事务管理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淡化了传统公共管理者在社会治理中的管理者角色,使社会治理逐渐呈现由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治理的特点。

  这段话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

  A.人工智能消除公共权利

  B.人工智能加速生产者联合

  C.人工智能提高技术治理能力

  D.人工智能推动社会自主管理的实现

  【入选理由】本题最不按套路出牌之处在于两点:①观点隐藏较深,文段不是直接阐述人工智能推动社会自主管理这一中心思想,而是通过阐述人工智能对传统公共管理者角色的改变,如从“事务性供给”转向“公共性维护”,淡化管理者角色,最终引出社会治理呈现由自由平等生产者联合治理的特点,层层铺垫,让考生不易直接抓取核心观点。②结论句无直接关键词匹配,文段结论“社会治理逐渐呈现……生产者联合治理”中无“自主管理”字眼,选项D需通过“联合治理→自主管理”的逻辑推导得出,而非简单匹配原文词汇,反套路考察归纳能力而非机械定位。

  (考生回忆)【例2】历史早期季节体系的发展演变与农事周期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殷商及其从前的“二时”观念是围绕种植粟,黍等农作物的农事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时间,殷商以来对冬小麦的推广种植并使其嵌入到固有的农业结构中,推动了先秦时期人们“四时”观念的萌生与演进。所以,“四时”观念的产生,无疑是在对既有的“二时”观念进行进一步细化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冬小麦的推广种植及其在农业生产中重要地位的逐渐凸显,成为人们细化“二时”观念为“四时”观念的契机。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

  A.社会时间超过自然时间之外而独立存在

  B.先秦“四时”观念与“二时”观念的联系

  C.冬小麦的推广种植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D.冬小麦的推广种植与先秦“四时”观念的产生

  【入选理由】本题最不按套路出牌之处在于:①题干逻辑关系复杂、多个主题词干扰,文段中出现了多个关键信息,如“二时”观念、“四时”观念、冬小麦的推广种植等。一般的题目可能会比较明确地围绕一个核心主题词展开,但这道题在阐述过程中,多个概念相互交织。②D选项的因果逻辑隐晦嵌套,原文通过“冬小麦推广→嵌入农业结构→推动‘四时’观念萌生”的因果链,最终落脚于“冬小麦推广是细化‘二时’为‘四时’的契机”。但选项D未直接使用“细化”“契机”等关键词,而是以“与……产生”的简洁表述概括复杂逻辑,要求考生自行串联因果,而非依赖原文复现。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2025年315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最不按套路出牌的题型
相关栏目
报考指南 更多>
考试公告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课程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