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收益管理,比较神秘的一个部门,但却是运营核心部门之一。主要负责座位的定价和管理,不负责座位的销售(此工作由各地分子公司营销部门负责),让我最郁闷的是身边的所有人都觉得我从事的行业能搞到特价机票……但事实上除了面向公众销售的价格,特价都要领导审批了,现在座位的销售非常透明。
收益管理中又细分很多块,本人负责的是团队座位的定价和审批。直白点说,一般十人以上组团乘机旅行,需要申请座位时就需要我和我同事来审批了(大部分国内航空公司都采用中航信的订座系统,而此系统自动订座单次最多九人,十人含以上需要手工订座)。团队座位的申请由各地分子公司提交,客源以旅行团为主。
我们是按照航线物理区域划分管控片区,我们不与机票代理或旅行社直接接触,只与各地营销的同事接触。日常工作中,根据基本的操作手册和评估标准再加上经验来判断这个团队座位的申请价格是否合适,不合适的话需要报什么价格。因为机票不同于实物商品,是不可储存的,所以评估时必须根据历史销售数据考虑潜在的销售可能,尽可能把机票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销售给合适的人群(涉及收益管理理论的东西就不细述了)。我们审批的价格有一个最底线,超过底线都可以给位,但具体多少对代理人或者旅行社影响不小。比如,一个上海去北京往返的50人团队,需要单人至少1500(不含机建和燃油)的价格才能给位,但代理可以接受1800以下的任意价格,那么这300块就属于我们可以操作的范围。一般信誉好的就可以拿到低一点的,平时比较烂或者不配合我们工作的一律按照最高价给,这也只是考虑的一个方面,还有很多利害因素要考虑,不一一赘述。
工资+绩效+年终奖+福利(福利主要是过节费和公积金,偶尔发个洗衣粉卷纸什么的)。我在的公司,不同部门的绩效考核不同,有比我们多的,也有比我们少的。从业快五年,目前每月到手(含公积金)8000~9000不等,看经营效益,年终奖万把块,过节费只有四大节发,800~1000。灰色收入无……不过各地分子公司逢年过节都会来拜会,送点特产啥的。
进入的门槛:现在新人主要是校园招聘,本部门需要营销或者经济类专业,也有少量其他专业。民航营销的这套东西上手还是比较快,但真正专业化全面化的人才需要下功夫。本职位需要达到的状态,五分钟处理一个申请,不要把座位贱卖,导致起飞前几天满员无法销售高价票,也不要报价太高吓走客人,导致起飞前航班空飞,最后游刃有余的处理各分子公司求情和领导布置的任务,还要防止被打小报告被投诉。
一天的工作内容:不停的处理申请,即时沟通工具不停的闪,不时的接电话,准备各种报表汇报经营结果,随时等待领导安排的任务,偶尔还要开各种会,压力最大的时候团队申请的旺季,真的是天天加班也处理不完。
本部门属于核心部门,人员流动较少,合同五年一签。进来五年离职的大约五六个,都是年轻人,应该是有更好的发展。像我这种胸无大志的就喜欢这种稳定的地方。
我所在的部门与外航交流的机会少,听其他同事说国外的收益管理部门人员很少,效率很高。不过国内的客运市场的确复杂,外面很难有这样的样本,单说订座系统,全国航空公司基本用同一个,可以查到别人卖了多少个,卖的什么价格,更别说航空公司那些核心的经营指标数据,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中国三大航虽然都入了各自联盟,但国际化的道路还是很漫长。
进入这个行业让我学到了以前从没接触过的东西,但限制了我的职业发展,特别是工作五年后发现大学的专业知识都忘完了,而工作领域的知识还没有完全透彻,转行基本没有可能。这点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悲伤?
按照现有岗位设计(职级名称我做了修改,对理解无影响),在公司的晋升道路有2种:一种是职员晋升(即当不了领导的),从刚入职的见习职员(6个月),到初级职员(本科生5年,硕士3年,博士以上1年)、中级职员(3年),最后到高级职员(到头了,不做领导就一直到退休),括号里的年限是指在晋升前,在此职位上最少需要熬的年份,基本无特例,年份计算含工龄。除此之外,其最关键的不同就是待遇了。除了中级到高级的待遇提升在10-15%左右。其余三个职级之间的待遇提升均保持在30-40%。另一种是管理晋升(即当领导的),从最底层的初级管理B,到初级管理A,一直到最高级的超级管理员,中间差不多有10-12级。一般晋升最少是从中级职员提拔上去,但我也见过从初级职员就晋升管理岗位的特例。待遇方面,最底层的管理岗位和最高级的职员高位收入差不太多,但中层领导压力最大,两头受气。进入管理岗位后,能爬多高就看造化了。
如果本职位待烦了,可以通过公司内部考核选拔或者接受领导任命,外派锻炼。很多人选择通过外派分支机构来积攒经历,但最终很多人面临的局面是有去无回,一直被外派,总部没有职位接收,就这样两地分居,奉献青春。有些同事因为家庭原因,想回老家工作,如果恰好有分支机构在当地,而且两头的单位一个愿意放,一个愿意接,那么恭喜,既可以照顾家人,又可以安心工作,美事一桩。
不想外派,也可以随时关注公司内部人才市场,在其他部门招聘内部招聘的时候,“跳槽”过去。这种经历跟找一份新工作差不多,你的领导、同事不同了,工作内容不同了,所面临的境遇也可能完全不同,属于冷暖自知,不过好歹有个内部流动的渠道,而且很多人的确利用的很好。
感谢知乎网友的分享。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