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湖北省襄阳市着力推进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实现县、乡两级老年学校全覆盖

湖北省襄阳市着力推进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实现县、乡两级老年学校全覆盖

2024-01-19 13:30:34
人民网-人民日报

 引子

  退休后,邵春兰成了一名学生。在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铁路社区老年学校模特班,她和“老同学”们一道学步伐、练体态,身姿变得挺拔,心态愈发积极,越活越年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老年教育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先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办学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2013年以来,湖北省持续推动省、市、县三级老年人学习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全国较早实现市、县两级老年大学建设全覆盖的省份。2023年,湖北把推进老年学校建设向下延伸列入十大民生项目清单,省委老干部局、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扶持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老年人学习活动场所建设。

  近年来,襄阳市坚持将老年教育资源的增量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越来越多的老年学校办到了群众家门口。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县市区老年大学11所、乡镇街道老年学校108所、城乡社区老年学校321所,三级老年学校覆盖率分别达100%、100%和61.4%,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老年教育办学体系。

  如何办好群众家门口的老年学校,让银龄生活更加“有知有味”?日前,记者来到襄阳,走进老年学校,听学员、教师、学校负责人、基层干部等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走出家门进校门,我终于实现了年轻时的梦想”

  讲述人:社区老年学校学员  邵春兰

  我今年61岁,不过身边的人都说我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从2018年开始,我就在市里的老年大学上课,学习旅游英语、智能手机摄影等课程。退休生活有同龄人作伴,一点也不寂寞。但是,从家到学校来回1个多小时的路程,有时也让我感觉不大方便。有一次,我在小区附近遇见班上同学,走路一瘸一拐的,一问才知道,她因为赶着去上课,挤公交的时候扭了脚。

  2021年,我听说自己所在的铁路社区正在筹建全市第一家社区自办的老年学校,真有点激动。学校建成后,我去咨询得知,学校开设了25个专业,每门课一年学费只要160元。当然,我看中的不只是价格。那年9月开学前的一幕,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教室里,前来招生的模特专业的老师一袭黑裙,脚踩高跟鞋,举手投足间,精神焕发。我的心瞬间被触动了。老师告诉我,她年轻时就喜欢走秀,退休后便到各地拜师学艺,考了不少专业证书。

  我和她一样,个子高,从小爱美,喜欢文艺。上世纪80年代,我在邻居家看到电视节目上的舞台秀,心里常想,站在台上的是我该多好!可惜,现实没给我追求梦想的机会。我们这代人大都成家早,我和老伴结婚后,因为工作关系常年分居两地。我除了在工厂流水线上“三班倒”,还要照顾一家老小。好不容易等到孩子长大,我却感觉衰老降临,身材变得有些走样。

  学模特让我像变了个人。最明显的是形体和仪态,别看上课只是走路、摆姿势,一上午运动量还真不小。持之以恒,身子骨也硬朗了。

  老伴比我退休晚,我一直鼓励他来老年学校学习,他选了烹饪、花艺和二胡3门课。现在我们早上一起出门、放学一起回家,反倒比年轻时更有共同语言。这些年,上老年学校成了一种时尚,夫妻俩、姐妹俩一起上课的,并不少见。

  前不久,为方便大家训练,学校在空地上搭起露天T台。第一次登台表演,我激动得心怦怦跳: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舞台啊!走出家门进校门,我终于实现了年轻时的梦想。

  还记得初学步态时,老师时常叮嘱: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我觉得这是个挺有意思的心理暗示。过去,我总是低着头,围着工作台、灶台忙忙碌碌;如今虽然老了,我也要抬起头来,充满激情地生活。

  “该怎么建、建成什么样,要多听老年人的意见”

  讲述人:乡镇老年学校参建人员  马平川

  我工作的枣阳市兴隆镇地处襄阳“东大门”,交通便利。不少村民靠跑运输致了富,便在镇上买房,把家中老人接来养老,镇上常住的老年人逐渐增多。

  2021年,襄阳市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老年大学(学校)工作的实施意见》,将老年学校建设纳入各级党建工作考核项目。借着东风,2022年,兴隆镇把办好镇级老年学校列入重点工作清单,镇里安排财政资金60多万元、统筹项目资金30多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和日常运营。近期,省里又通过以奖代补方式补贴40万元。我作为镇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全程参与了老年学校的建设工作。

  说到底,老年学校是老年人的学校,该怎么建、建成什么样,要多听老年人的意见。于是,我们邀请镇上的退休干部、老年居民和镇文艺队代表聚在一起开会商量。

  一听说这个消息,最激动的要数舞蹈队的几位阿姨。她们常年有演出活动,却苦于没有固定的训练场所,希望开设舞蹈班,让她们既有训练场所又能提高水平。此外,开设书法班、声乐班的呼声也挺高。几位老人还提到,现在大家都注重身体健康,应该开个养生班。

  镇上的杨楼社区有处旧办公楼闲置,正好适合改建成教学楼。这里位置不错,对面就是幼儿园,老年人接送孙子孙女上下学也顺路。改建过程中,居民们贡献出点点滴滴的智慧,我们也都一一采纳:一位老干部建议,将办公楼每层原有的5个小房间打通,让每层教学楼多2间大教室,用来开展活动;腰鼓队队员们提出,他们每次演出要带服装和道具,常要来回拿取,我们就留出两个房间,作为器材室和更衣室。

  2022年6月,经过半年筹备,兴隆镇老年学校正式成立了。报名开始后,我几乎每天都去办公室查阅登记表,可来的人不多——对从村里迁到镇上的居民来说,老年学校还是个新事物。所以,我们决定暂缓开班,先搞个“试运行”,加大宣传力度、免收学费,吸引大家试听试学。

  教养生课的陈老师曾在镇卫生院工作,教舞蹈课的杨老师当过文艺兵,他们的耐心细致吸引了一票“粉丝”。渐渐地,朋友带朋友、邻居带邻居,大家口口相传,老年学校名声打响,竟成了全镇人气最旺的地方之一。2023年秋季学期,近300名学员踊跃报名,还有附近随州市乡镇的老同志赶来上课。

  老年学校成立一年多,镇上风气也发生了变化:在家里喝酒的少了,唱歌的多了;出门打麻将的少了,打腰鼓的多了……

  前几天一大早,我在二楼书法教室遇到一名学员,正对着字帖一笔一画临摹。这名学员说,她儿子、儿媳妇常年在外,孙子快上小学了,她以前吃了没文化的亏,现在要抓住机会学点东西,好给孙子做个榜样。

  这名学员不是个例。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农村老年人基本上不愁吃穿,他们的精神需求和情感交流需求也应该被重视起来。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努力营造更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农村老年人能跟上新时代、享受新时代。

  “让基层老年学校的学员也能享受优质课程资源”

  讲述人:市老年大学兼职教师  袁  腾

  经常有人问我,你年纪轻轻,怎么去给老年人上课了?

  其实,除专职员工外,在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承担教学任务的,大多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兼职教师,比如厨师、画家、大学教授等,来给老年人上课主要出于热心肠和成就感。拿我自己来说,我在襄阳市老年大学担任朗诵课教师,但本职工作是少儿朗诵培训。

  我喜欢给老年人上课的感觉。历经岁月的洗礼,你能从他们的声音中听出宁静、激情、沧桑……

  为了调动学员们的情绪,我常把教室“搬”到户外,根据篇目风格选择不同的场地,让大家对着碧水蓝天、花园草地吟诗诵词,受到学员们欢迎。选课的人越来越多,朗诵课从1个班增加到5个班,被评为校级精品课。

  每周四下午,我还要到多媒体教室上远程直播课,让基层老年学校的学员也能享受优质课程资源。教室前后左右安装了4个摄像头,拍摄效果很清晰。通过屏幕,我能看到线上学员的反应。

  2021年,市老年大学投资650多万元建起这套远程直播课程系统,覆盖了全市所有县区级老年大学。在系统覆盖不到的乡镇和社区老年学校,学员们可以使用手机应用软件观看直播。市、县、乡、社区四级老年学校同上一堂课,只要有网络,就能学习。后台数据显示,3个学期内,我的直播课累计观看量达2.4万人次,远远多于线下学员的人数。

  直播课后,我会根据教学情况布置一些练习。有一天,我接到宜城市老年大学教务老师打来的电话,说他们那儿有几名直播课学员,希望把“作业”完成情况反馈给我。于是,我开通了社交媒体账号,用来接收全市各地学员上传的视频“作业”。现在,几乎每节课后都有学员通过网络和我互动交流。真没想到,在看不见的地方,还有那么多老年人在用心听我讲课,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好。

  2022年,电视剧《人世间》热播,我选取同名主题曲歌词请学员们诵读,其中一句“也祝你不忘少年样,也无惧那白发苍苍”,一名学员读到这里,情难自抑,湿润了双眸。我想,这也许就是老年教育的题中之义吧——让更多老年人以学享老,无惧白发苍苍。

  “推广养教结合新模式,推动老年教育融入养老服务体系”

  讲述人:区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  李道祥

  在我们襄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老年大学,有位学员名叫杨静云,今年59岁,家住东风街道车城社区。每天上午,她通常是这样度过的——

  早上9点从家里出发,来到车城社区康养服务中心,陪伴她84岁的母亲袁阿姨。袁阿姨是半失能老人,这个时间,护工已经给她擦完身、喂完药。

  一个小时后,步行2分钟到康养服务中心对面的老年大学学习素描。中午下课,花15元在食堂吃上三菜一汤,顺便给母亲打一份康养服务中心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的免费午餐。饭后,再推着坐轮椅的母亲出来晒太阳。

  没错,老年大学、康养服务中心、操场、食堂建在同一个院子里,可以满足老年人学习、运动、就餐等多样化需求。像杨静云这样的学员,不仅家人得到了专业照料,自己还得以从长期看护患者的压力中释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发展兴趣爱好。

  养老服务和老年教育融合发展,这种模式即“养教结合”。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3月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为社区、老年教育机构及养老服务机构等提供支持”。

  采用这种新模式建设老年大学,是我们基于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作出的选择。襄阳高新区以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为主导产业,企业退休人员数量较多。老年大学建成前,常有老同志反映,休闲活动缺少好去处。此外,一些高龄老人的子女不在本地生活,平时需要请人照顾,这种情况在车城社区尤为突出。

  2020年,襄阳高新区老年大学和车城社区康养服务中心同步启动建设。老年大学建设由政府主导,康养服务中心建设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一开始,我们考虑引进一家日间照料机构,但“早来晚走”的托管模式难以满足部分高龄、失能失智等特殊老人的需要。

  经过考察,一家本地健康管理公司进入我们的视野。这家公司照护理念比较先进,护工、药师、康复理疗师等全部持证上岗。根据房间标准和照护等级不同,每月收费2000元至4000元,价格和服务质量符合多数老人的预期。现在,康养服务中心近80张床位几乎满员。

  从规划之初,我们就主张发展养教结合模式:老年大学和康养服务中心不仅要建在一起,还得用在一起、融在一起,使教育和养老两种资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老年大学一楼设置了理疗室,四楼设置了日间照料室,可以进行体温血压测量、血糖含量测试等日常健康监测,并提供床位休息、理疗按摩等服务。

  而康养服务中心的老人们,也可以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加老年大学的课程学习。他们年龄比一般学员普遍大10岁以上,身体机能有所下降。老年大学针对这些老人的特点,设置了健康养生、电影赏析等趣味性强、活动幅度小的课程。

  走在院子里,我常能见到老年大学的“年轻老人”和康养服务中心的“老老人”聊天,一起做手指操锻炼身体。后来,我们便定期组织学员开展春节、重阳节歌舞表演,还鼓励“年轻老人”和“老老人”结成对子,互帮互助。

  据我了解,目前市里正在各级老年学校和养老服务机构中推广养教结合新模式,推动老年教育融入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已有10多家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固定的学习场所、配备了教学设施设备,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不仅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还能实现老有所为”

  讲述人: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  刘  军

  作为全市推进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的牵头单位,我们老干部局一直在思考:老年教育应该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意义上向基层延伸?我们最大的体会是,要在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坚持有形延伸和有效延伸相统一。

  所谓有形延伸,就是要建好基层老年学校。这两年,我几次带队到乡镇和社区调研,其中多数地方和兴隆镇一样,利用旧办公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闲置场所开展教学活动。

  襄城区和谷城县两处老年学校却与众不同,让我印象深刻。襄城区檀溪街道滨湖社区老年学校所在地,原本是一家少儿艺术培训机构租赁的商业楼,只在周末使用。社区和培训机构达成合作,周一到周五开展老年教育,与少儿培训错时共用场地,实现双赢。谷城县石花镇将军山村,把老年学校、托幼机构和文体活动场馆整合在一起,让“一老一小”同步“上学”,一站式满足老年人学习、娱乐和照料孙辈的需求。

  所谓有效延伸,就是要用好老年学校,使学员们不仅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还能实现老有所为。

  2023年起,借鉴襄阳市老年大学的经验,我们在全市县区级老年大学启动“基层老年学校师资储备计划”,鼓励学有余力的学员报名“社区辅导员培训班”,经过1至2年培训后,到自己所在的街道和社区老年学校任教——换句话说,把有热情、有潜力的学员培养成老师。

  这个做法是襄阳市老年大学太极拳专业自2018年率先探索的。太极拳是热门专业,班级多、学员多,老师们分身乏术,只得先培养“种子学员”,采取“先教一批、一批带一批”的方法教学,没想到激发了老年人互助学习的热情,为学员搭建了一个发挥余热、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迄今为止,市老年大学已有400多名学员在街道、社区任教。

  在基层调研时,一位社区党组织书记曾对我说:“没有好老师,建再多学校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辅导员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既精通专业课,还可以学习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

  我们还以老年学校教学班为单元,组织学员参加文明创建、文化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既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又激发社区活力。2023年,全市累计组织基层老年学校学员参与文化惠民演出活动440多场,观众达36万人次;学员们组建了“银发智库”,先后向市委报送调研报告60余篇,相关建议被15个市直单位采纳……据统计,全市基层老年学校在各自社区、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的学员近1.6万人,其中70多名学员被授予“襄阳楷模”等荣誉称号。

  经过几年努力,襄阳市已解决县、乡两级老年学校“有没有”的问题。接下来,进一步推动老年学校向城乡社区延伸,帮助基层老年学校创新办学模式、提高规范化办学质量、做好建管用“后半篇”文章,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9日 13 版)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湖北省襄阳市着力推进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
实现县、乡两级老年学校全覆盖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