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江门讯 (通讯员 江组轩 江仁轩)近年来,广东江门市委人才办会同市科技局等部门积极支持科创平台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合作,优化干事创业环境,大力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形成人才引领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23年10月,全市科技人才总量超52000人,完成“十四五”期间总任务数的80%。
深化载体平台建设,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地。支持江门中微子实验室链接国际高端人才资源,集聚海内外74家研究机构及大学、约700名科技人才参与建设研究。推动江门双碳实验室集聚高水平科研团队,引进包括“长江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全职和双聘高层次人才81人。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筑巢引凤”集聚高精尖缺人才。狠抓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2694家,成为引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载体。组织超1000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第一批通过率达86.2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标兵”50家、“创新尖兵”80家,企业与科技联络员联动效果明显。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制项目,在2022年促成12个“揭榜挂帅”项目落地的基础上,2023年共发榜23项技术需求,吸引22个团队前来揭榜,其中瞿金平院士与江门市鑫辉科技达成“揭榜挂帅”项目合作。全面启动2023年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311家企业报名参赛,6家科技企业入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国赛和省赛总决赛,参赛企业数、入围省赛数首次居全省第二。2020—2022年“无限创新”江门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奖项127项,累计732人次获奖,发放奖金249万元,鼓励更多社会力量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强化产学研合作,实现柔性引才“双向奔赴”。加快实施“科技特派员培育计划”,1268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入库,总数增长300%,科技特派员拟合作项目达109项。推动科研助理帮助企业开展科技研究,全市已落实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达1505人,同比增长172%。搭建科技成果对接平台,通过“邑科汇”科技成果对接会系列活动吸引境内外相关领域80多家单位140多名专家代表参加,促成6个团队签约、10个团队达成合作意向。促进港澳科研人员与江门开展合作交流,推动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与香港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签署合作协议,珠西创谷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共建江港科技转移中心和企业发展中心。
优化干事创业环境,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研究制定《江门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江门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年行动方案》,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享有自主处置权,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鼓励青年科技人才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组织高校青年人才参加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宣讲会,省基础研究自然基金申报项目141个,同比增加30项。出台《江门市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行)》,做好高层次人才和外籍人才贴心服务。开展新春走访慰问外国专家活动,与江门双碳实验室、大长江、三菱重工等单位的外国专家开展面对面交流。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业务零等待、零跑动、零费用。打通外国人工作许可和工作居留许可(工作类)的业务壁垒,联合公安部门持续打造好“境外优才就业居留服务专区”,实施“一窗受理、一并发证”。全市现有持工作许可证外籍人才共444人,其中高端人才(A类)占比47.52%(全省平均占比约25%,全省排名第2)。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汇集人才后备力量。开展江门市青少年“邑企研学”系列活动,组织超1000名青少年和家长前往江门重点科创平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等开展研学,为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储备充足后备力量。以“赛+训”方式,积极培养一支专业素质强的科普人才队伍,从百名选手中挑选出9名江门代表队选手参加2023年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决赛,获省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优秀奖6项,创历史最好成绩。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