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焦点访谈:聚多方力 架就业桥

焦点访谈:聚多方力 架就业桥

2022-08-23 14:46:28
央视网
分享: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了1000万人,达到了1076万,比去年增加了167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再加上一些往届待业的学生和留学归来的学生,就业难度再次升级。一方面是需要就业的人数多,另一方面受到疫情、经济大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行业不景气,消化吸纳就业人口的容量下降。怎么来帮助大学生充分就业?各地各部门有什么高招呢?

  进入7月,各地高校的应届毕业生都已经陆续离校,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工作之所以难找,一方面是因为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因为疫情等原因,外部就业环境整体受到影响,甚至一些正常的招聘程序也延后了。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说:“公务员事业单位有相当多的考试,原来计划安排在三四月份,因为今年上半年三月份开始,疫情影响以后很多考试都暂停了,有的一直到七月份才基本考试完成。”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招聘人数虽然有限,但这部分招考录取延迟,会对全国整体的就业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吴爱华说:“由于疫情因素,现在毕业生求稳的心态比较重,希望第一选择到体制内就业,比如说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现在学生报名人数非常多。很多学生都在等着考试,结果出来以后,才决定是不是要去找中小企业其他岗位的机会。所以考录的延后,对整体就业工作的影响很大。”

  面对这样特殊的就业局面,各部门都行动起来,采取措施,拓展更多适合年轻人的工作岗位。6月底,国资央企在以往每年春秋两季招聘的基础上,专门增加了夏季招聘活动。

  国投人力公司董事长孟书豪说:“往年招聘分春秋两季,今年因为大学生就业确实遇到一些压力,今年加上疫情反复,现在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我们举办夏季“国资央企促就业夏季招聘”活动。”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人社部等七部委共同发起,央视频、国投人力共同主办的“国聘行动”在这次夏季招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今年夏季招聘中,中国移动在“国聘行动”中做的一场网络直播活动。

  在这次夏季招聘中,中国移动总部及全国40多家下属单位共同发布了900多个岗位、约1500人的招聘需求。

  这次夏季招聘共有100家央企、37个地方国资委所属国有企业参与。各单位都希望能以这种方式,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承担一份社会责任。

  孟书豪说:“我们专门搭建了国资央企招聘平台,汇聚了7000多家企业,发布了近20万个招聘职位,大家共同为努力促进就业发挥着积极作用,展现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强大合力。”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各地各部门也在积极拓展政策性岗位,包括加快推进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进程,积极推进基层就业项目,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等等。不过政策性岗位毕竟有限,要更大范围解决就业问题,还要面向全社会发掘更多的工作岗位,其中中小企业是一个重要渠道。

  吴爱华说:“为了拓展中小企业的岗位,教育部今年提出来书记、校长要亲自访企拓岗,目前2000多所学校的书记、校长,统计下来已经走访了15万家用人单位,总共拓展岗位248万个。”

  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为这些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让他们保持良好心态、提高竞争力也是社会各方需要重视的问题。黄思懿是四川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因为自己家就在重庆,所以黄思懿希望毕业以后也能在重庆工作。

  黄思懿投了很多简历,还是没有找到和自己专业匹配的工作,这让她感到压力很大。在学校,像黄思懿这样的应届毕业生并不少见。为了帮助他们正确面对人生困境,学校的老师会经常和他们谈心,鼓励他们,学校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促进就业活动、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川外国语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申安桂说:“通过就业政策宣讲会、企业人力资源进校园等活动,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他们就业的主动性,帮助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

  黄思懿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多场促进就业活动,全面提升了自己的求职能力。通过和老师的多次交流,黄思懿了解到在重庆与法语相关的工作岗位并不多,而沿海城市有着更多的法语工作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川外国语大学法语学院副院长刘帅峰说:“我们鼓励学生要有更广阔的视野,胸中有丘壑,腹中有才华,要志存高远,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接受到外地就业。”

  在老师们的鼓励下,黄思懿的视野不再只局限于重庆本地的工作岗位,她决定将眼光放长远,寻找更大的人生舞台。最终,她成功应聘上一家科技公司的海外的销售岗位,人生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要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辅导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方方面面周全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好精准辅导,尤其是面对一些低收入家庭和残疾学生,更要格外耐心和细致。

  吴爱华说:“这些学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我们提出来对这些学生要一人一档、一人一册,有针对性进行就业指导,为这些学生提供有温度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能够尽可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王灵亮是湖南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今年的毕业生,由于母亲没有劳动能力,家中六口的生计全靠父亲王光强独自承担。现在王灵亮毕业要找工作了,父亲帮不上忙,心里很着急。越是着急找到工作越难以如愿,王灵亮投了很多简历,可都杳无音信。

  眼看着班上大多数同学工作都有了着落,王灵亮不知道该怎么办好。这时,学校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找到她,根据她的情况,专门进行一对一的就业帮扶。从求职心理辅导到简历制作,以及模拟面试,都有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为了缓解王灵亮的紧张情绪,学校老师还陪同她一起去参加企业的面试。两轮面试下来,企业对王灵亮的表现非常满意,决定聘用她,王灵亮终于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学校还会对一些需要特别关照的毕业生群体进行不定期回访,帮他们解决就业中出现的后续问题。

  为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教育部门和许多高校也出台了各种灵活的举措,为毕业生的去向提供多种选择。第二学位扩招和灵活就读政策就是其中之一。

  熊翠菲是华东交通大学2018级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临近毕业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听说今年学校有专门面向未就业应届毕业生开展的第二学位招生。于是她想换个专业继续深造。

  从2020年开始,教育部特别为未就业毕业生出台了更为灵活的政策。毕业生在就读第二学位期间还可以报考研究生,或者继续找工作,如果考研成功或者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可以中途退学,依旧能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读研或者就业。

  熊翠菲说:“考研成功或者考编成功了,可以跟学校协商,学费按照学多少交多少计算,剩下的返回去。”

  华东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王彤说:“这个政策一方面是同学的一个深造机会,再一个可以保留他们应届生的身份,学校提供相应的服务。”

  这样的灵活政策不仅缓解了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为社会培养了更多复合型的人才。面对复杂就业形势,社会各方都在努力,多措并举,助力大学生走稳就业路。

  吴爱华说:“经过前期教育部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目前,2022届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趋于稳定。还需要持续攻坚克难,特别是要为现在离校还没有就业的毕业生,能够尽可能帮助他们尽早就业,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就业就是保民生。促进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注重稳就业政策的精准实施和精细化服务,确保实效。除了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强化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搭建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中介服务桥梁,我们还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促进云求职、云招聘和云服务,缓解供需两端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就业成本。其实,大学生在找单位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焦点访谈招聘
焦点事业单位招聘
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