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传承教育家精神 弘扬尊师重教风尚

传承教育家精神 弘扬尊师重教风尚

2024-12-10 15:42:58
光明日报
分享: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如《学记》所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育家精神是以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为代表的广大教师在长期育人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机制,营造尊师重教文化氛围的强大动力。新时代新征程,朝着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必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将尊师、爱师、敬师充分转化为全社会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使之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有力支撑。

让尊师重教传统焕发时代活力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能够延续并不断发扬光大,与我们始终保持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进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教”因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焕发生机活力,于当下而言尤为重要。

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是基于古圣先贤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对师道文化的深刻认识而形成的,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在新的实践中发生变化。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形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是对尊师重教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完善,如将历代教育家“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内在修养和“匡扶社稷”“经世济民”的外在实践理念,熔铸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立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等师德理念凝练为“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等施教思想,提升为“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求理、善思、克难的育人要求总结为“勤学笃行、求实创新的躬耕态度”;将“仁者爱人”“诲人不倦”“无私无隐”等爱的育人理念,归纳为“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将“和合共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传统教育伦理升华为“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等等。可见,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源自中国传统师道文化并汲取了其精髓内涵,同时,又承载着时代对广大教师的厚望,是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实践中铸就的珍贵精神财富。

教育家精神的提出,使尊师重教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风采,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重要指引,引导广大教师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肩负起强国有我的崇高使命和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以教育家精神为铸魂强师行动注入不竭动力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教育教学各环节,大力推进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使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出新风貌,是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的基本前提。

持之以恒抓实抓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思想认识、学习教育、责任落实、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应该以严的标准和实的基调,把准问题短板,坚持对师德违规行为“零容忍”,明确重点任务,在内外兼修、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等方面下功夫,善作善成、久久为功,引导广大教师牢记初心使命,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开展高质量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要制定科学的培训体系,分层、分类、分科组织实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辅导式专业知识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教学名师进行座谈、讲学、指导、分享教学技能,组织教师之间常态化的交流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以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营造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提升教育家精神传播力影响力

教育家精神具有鲜明的价值引领力和道德感召力。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形成政府主导、大中小学校牵头、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多维协同格局,实现多方力量的良性互动,增强教育家精神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对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具有重要作用。

建设情理性和鲜活性并重的教育家精神素材库。要深入挖掘宣传以“人民教育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者为代表的优秀教师成长经历、从教故事,通过富含哲理又生动鲜活的叙事内容,讲好胸怀“国之大者”的大先生故事,树立大国良师的崇高形象。

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家精神宣传矩阵。应更好地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充分释放媒体融合的赋能效应。将融媒体矩阵传播和文艺作品创作相结合,创新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呈现方式,打造更多传播教育家思想、展现教育家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激励广大教师自觉向榜样看齐、用崇高精神润心,同时,将弘扬教育家精神纳入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传播中国教育声音,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教育智慧。

总之,通过教育家精神载体的深度挖掘以及媒介载体的动态创新和深度融合,进一步营造培育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良好生态,让教师荣誉在全社会得到认可,引导社会各界对教师心怀敬意,以深邃的教育家精神强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国自信和中国底蕴。

(作者:杨润聪 洪向华,分别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科研部副主任)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传承教育家精神 弘扬尊师重教风尚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