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通识教育如何“有益又有趣”(金台随笔)

通识教育如何“有益又有趣”(金台随笔)

2025-01-13 14:28:13
人民网-教育频道
分享:

通识教育更注重引导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通过跨专业的广泛涉猎,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并在交叉融合中提升分析归纳、思辨批判的综合能力

  “如何分辨音乐人谱写的乐曲与人工智能生成的音乐?”“通过输入提示词,人工智能会怎样进行扩散和降噪,生成更符合需求的图片?”在浙江大学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课上,一系列既前沿又有现实针对性的课程内容,让学生们感叹“有益又有趣”。

  优秀的通识课,常常能超越课堂、跨越校园,火爆出圈:中国人民大学战略模拟与兵棋推演课用“桌游”的形式,让学生们在“棋盘”上探究大国博弈,加强对国家安全的理解;武汉大学积极心理学课引导学生用更积极的方式思考世界、看待生活,课程微信群成为同学们心灵交流的窗口……既放眼世界,也内观于己,这些形式新颖、内容“解渴”的通识教育课程,引发一次次“抢课”热潮,展现出通识教育的巨大魅力。

  “智识贵能汇通”。通识教育,重在贯通,既学知识,更长见识。相较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更注重引导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通过跨专业的广泛涉猎,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并在交叉融合中提升分析归纳、思辨批判的综合能力。训练思考能力、思维逻辑,形成兼收并蓄的学习品格,这正是通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所谓“隔行不隔理”。通识教育将那些具有共性、普遍性的“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们拥有触类旁通的能力,从而实现各学科学习的相互融通、彼此启发。比如,在厦门大学,越来越多与“美”相关的通识课程涌现出来:物理学教授蔡端俊“跨界”开设国剧赏析课程,很多理工科学生受到戏曲文化浸染;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彭兴跃以美学视角审视科学研究,教会学生用“艺术的逻辑”重新看待专业知识。通识教育对于学生厚植人文底蕴、涵养科学精神、促进融合创新、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范式深刻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强化通识教育、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培养一批知识广博、基础扎实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拓展“识”的内容。除了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等常见的课程类别外,高校还应紧跟时代发展动向、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在课程建设上有更多新的探索。比如,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挑战,北京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实现了人工智能通识课全覆盖。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差异化需求,其慕课课程模块设计了理工版、管文版和艺体版3个通用版本,学校也可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组装”。合理安排通识教育的学分占比、开发更多交叉融合课程,能让学生拥有更多选择的空间,激发更多跨界研究的可能。

  丰富“通”的形式。通识教育课程不能沦为一听而过的“凑分课”或一笑而过的兴趣课,而应在充分关注学生体验感、获得感的基础上,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形式创新深度结合,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悟。比如,评价上,如何探索更加多样的考核方式,以“创新考试”带动学生“创新学习”?实践中,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帮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只有将这些问题一一回答好,通识教育才能出精品课、有感染力。

  通识教育不基于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也不直接以职业应用为目的,但它在学生心中播撒下一粒粒种子,为他们未来发展注入了更多可能性、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办好通识教育,使学生将博学与精专相统一,增强发展后劲,必将为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多助力。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13日 05 版)

(责编:李昉、郝孟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通识教育如何“有益又有趣”(金台随笔)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