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期末“乐考”,没有纸笔、只有创意与快乐

期末“乐考”,没有纸笔、只有创意与快乐

2025-01-21 14:17:05
人民网-教育频道
分享:

期末考试开始啦!山东省济南市东城实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们兴奋而紧张地来到体育馆。只见体育馆内,“数学实践家”“科学生活馆”“艺体训练营”等关卡一字排开,老师们化身npc(游戏中的非玩家角色)给出“通关”提示:“闯关成功即可盖章,顺利集齐印章的同学还可以获得额外奖励哦!”

一年级同学小畅快速准确地数出了彩色积木的数量,二年级同学悦悦在唱歌时加入了自编的舞蹈动作……“孩子们表演得很尽兴,有的孩子甚至意识不到这是在考试。”正如该校教导主任刘燕所说,游戏化、情景化、模块化、项目化的“乐考”,正在取代传统的期末考试,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体验。

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为切实减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业负担,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养,多地多校在学期末不再举行固定时间、固定场所、以笔答试卷为主的考试,而是采用益智类、通关类的“无纸化”考试,在快乐参与的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全方位评价,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这样的“乐考”怎么考,是否能全面考察孩子的优缺得失,又会带给孩子们哪些影响?这个期末,我们一起走进小学考场,开始一趟“乐考”之旅。

寓考于乐,孩子的目光从考场移向大千世界

“这种农作物叫什么名字?”

“请你算算,买走这些东西应该付给我多少钱?”

“如果在家不小心烫伤,应该用冷水还是热水冲洗伤口?”

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东城实验小学的期末“乐考”现场,记者注意到,这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是考察的重头戏。

“设定生活化的情境,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学以致用。”刘燕说。从传统的室内考场走向体育馆,是东城实验小学乐考改革的第一步。老师们想做的,是带领孩子们品读大千世界,从包罗万象的生活中找知识、学运用、塑品格。

坐落在钱塘江边的杭州市天长观潮小学,则直接把期末考和“水”挂钩——体育课上,开展水球模拟大作战;科学课上,制作简易净水器;美术课上,体验漂漆,感受大漆与水的奇妙反应……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还走出教室,把课堂和考场“搬”到了中国水利博物馆。

在天长观潮小学副校长金兢手中,记者见到了一年级学生的非纸笔测评探索卡,卡片上有大运河相关知识、博物馆壁画“打卡”记录,以及同学们用稚嫩笔迹分享的治水故事。“这些需要学生们认真参观、仔细记录甚至是小组协作才能完成。”金兢说,“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我们也会带孩子们看一看船是如何建造的、帆是如何鼓动的、水是如何流动的。”

当被问到印象最深的期末考,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上学期的“一吨水实验”:数学老师抛出了“一吨水有多少”的问题——如果一瓶矿泉水大约500克,多少瓶矿泉水才能达到一吨?如果全校同学一起行动,每个人大约要准备几瓶水?

在其后的日子里,学生们组成四人小分队,换算单位、计算数量,往空水池倒水并做好记录。直到期末,一、二年级学生分批上台,将一瓶瓶水倒入水池中,一吨水的目标才在全校师生见证下达成。“一吨水的分量原来这么重!以后我要节约用水。”“全校每个人灌五瓶水才集齐这一吨水,果然人多力量大。”孩子们叽叽喳喳说着感受,而老师们相信,一定有些试卷之外的东西,像水一样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这样的教育和考察方式,给每一位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访中,多位老师坦言,“乐考”要求老师们不断动脑筋,不仅要熟知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而且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结合点,据此设计出适合一、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主题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学生表现灵活调控。

“不能就书本而教书本。”北京史家小学副校长韩巧玲一针见血,“老师必须打破陈旧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调整教学策略和教育教学行为,把当下生活热点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重在日常,过程性评价更有“含金量”

1月初的一天,韩巧玲随机走进北京史家小学二年级某间正在进行“乐考”的教室,一位小学生正在用英语介绍春节。

“二年级小朋友词汇量还不是很丰富,语句也不是很完整,但他很勇敢地选择用英语表达,并把春节的文化风俗和自己过年的亲身体验分享出来。”韩巧玲觉得很欣慰。分享一结束,她就走到教室前方和同学们互动:“关于春节,最近还有一个好消息,有哪位同学了解吗?”“春节申遗为什么能够成功?”“关于非遗,大家还了解什么吗?”……师生问答之间,知识掌握得更牢,思考更深,激发了孩子们带着问题继续探索的积极性。

在史家小学,这个学期末,一、二年级的同学需要在学科知识、日常生活、近期热点中选定一个主题作为自己的“乐考”题目,在老师指导、家长协助下筹备,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完成最终的展示。老师和同学们也会依据展示者的声音是否洪亮、语句是否贯通、是否很好解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等标准,给出笑脸、平脸或哭脸的评价,分别代表“很好”“一般”“尚待努力”。

学习的进程是不会完结的。通过“乐考”,韩巧玲想传达给孩子们的,是持续学习、终生学习的重要性。

也有家长质疑无纸笔考试的含金量,韩巧玲的态度是:“不笔试,不意味着不考试,更不意味着不要求学业质量。”

“我们关注期末的展示性评价,更关注日常的过程性评价。”韩巧玲介绍,一、二年级学生回家后没有纸笔作业,老师们就在课堂上精讲多练,每个月进行单项小练习以及单元知识的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打牢知识“地基”。学生是否能主动举手发言、课堂表现是否积极,都会纳入考查范围。

无纸笔测试的改革,正在“倒逼”各地各校把学生的评价放在日常。

金兢点击学校研发的“成长之树”软件,向记者展示学生们自己设定的“五星争章”目标:一年级三班的小芃给自己设定了一学期阅读20次的目标。“每完成一次,他就打卡上传,任课老师也会随时查看,帮他答疑解惑。等目标完成,经过老师认定,小芃就能获得‘乐学之星’奖章。”金兢介绍道。

“每天积累一点点,就能终身受益。‘天天向上,一生阳光’,这是我们的校训,也是我们一以贯之的追求。”刘燕说。

试卷之外,看到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当越来越多的学校从书面化测试转向情景化测试,当考试内容从考查知识量到考查综合能力,当考试评价从“唯分数论”到以“五育”并举为导向,一场关于教与学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说起印象深刻的学生期末展示,韩巧玲如数家珍:“有的同学测量并重新设计自己的房间,有的同学分享蒸花卷的流程,还有同学设计了飞花令的课间游戏规则……”这些展示,都并非仅凭某一学科知识可以完成。“就拿蒸花卷来说,既有量感的培养,又有科学配比的把控,既有审美的考量,又关乎劳动技能的熟练度。”短短几分钟的个性化展示,体现着孩子们的各种能力。“新课标倡导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史家小学一、二年级期末展示性评价正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多学科知识储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韩巧玲介绍。“乐考”,就这样把对每个孩子的单一学业评价,变成对身体素质、美育、动手能力等多层次的综合评价。

在韩巧玲看来,“乐考”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教育体系评判标准的变化,也折射出社会关于人才的认知——人才绝非只会反复刷题、机械记忆的人,而是拥有健全人格、开阔视野、渴望求知的人。“期末考试的形式改革要着眼于孩子们的成长。我们还会探索更多的方式,把考试评价用好、用活。”韩巧玲说。

“教育测评的主体是学生,不论怎样的测评方式,都要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在第一位,帮助学生更好地‘成为自己’。”金兢介绍,杭州天长观潮小学正在探索推行学生自我述评,让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自己认定评价结果,“成为评价的主体,才能更好地认知自我”。每个学生需要选取一个“关键事件”,对自己的表现评分,打分标准一改传统的评价方式,而是“我能积极参加活动”“我能和同伴相互帮助”“我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练习”,等等。

“考什么”直接影响“教什么”。在采访中,每位老师都提到了“乐考”的指挥棒作用。“相比于传统试卷测评,‘乐考’肯定是复杂了很多。因为试卷是标准化的,而‘乐考’涉及很多创意工作。老师们的工作量虽有所增加,但都很认可这种测评形式。”金兢说,“乐考”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看到学生在课堂表现外的更多可能性,进而有利于改进日常教学。

“我们希望引导孩子看到自己微小的进步。”金兢感慨道,“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记者 曹雅楠 邹晓菁)

(责编:孙竞、熊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期末“乐考”
没有纸笔、只有创意与快乐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