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山东理工大学: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优势 服务黄河流域农业发展

山东理工大学: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优势 服务黄河流域农业发展

2025-02-06 13:37:53
人民网-教育频道
分享:

截至2024年末,授权50余项发明专利,认定6个新品种,获批6个省级教育基地……近日,山东理工大学与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建设的全国首个生态无人农场,交出亮眼的“农业成绩单”。这是该校助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山东理工大学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实施优势学科强化战略,先后成立生态无人农场研究院、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学院),推动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山东理工大学校长、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院长李玉霞说。

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

尽管已是冬季,但山东理工大学生态无人农场内一片繁忙景象:田间墒情与气象传感器实时传输农田信息并上传至管控云平台;田间表型平台自主获取田块中麦田的株高、长势、叶面积指数等表型特征;云端大脑对无人驾驶农机、无人机、机器人、水肥一体化设备等进行远程云端操控……

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兰玉彬告诉记者,学校大力支持现代农业装备发展,打通了生态无人农场耕、种、管、收全生产环节的智能感知、科学决策和精准执行关键技术环节。

李玉霞介绍,近年来,学校积极对接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建设新需求,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学校聚焦智慧农业、农业机械设备等领域的创新升级,整合研发资源,成立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研制精准农业航空技术装备40台套以上、创新技术60项以上;先后在山东、宁夏等地区推广智能化生态无人农场模式,取得良好示范效应。

“以往,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土径小、容重大,易形成板结层和黏土不透水层。由于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区域地下水位抬升,加剧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高佩玲说,“但如今,这一区域优质耕地的‘版图’正在不断扩大。这得益于我们开发的盐碱地水肥盐综合调控技术。”

高佩玲介绍,针对鲁北平原盐碱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该校提出改变当地灌溉模式,在合理利用淡水的同时,通过地下微咸水补充灌溉水资源。这种模式有效弥补了灌溉淡水短缺的问题,在增加农业灌溉面积的同时,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和肥力,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形成既环保又经济可行的盐碱地改良方案。如今,该技术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让5万余亩“闲田”变“良田”。

建立人才共享机制

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近年来,山东理工大学积极组建研究团队,建立人才共享机制,深化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

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胡兴禹说:“学校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围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科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努力在服务社会中出大成果、大效益,共同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作为一所以农机起家的高等院校,农业学科建设和农机技术人才培养一直是我们的优势。”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李志合介绍,学校依托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等省一流学科优势,成立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学院),加强与知名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及高水平研究队伍建设方面开展协同攻关。

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俊科在与山东理工大学的合作中深受启发。他担任了学校的兼职教授,利用自己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培养了8名硕士研究生。此外,学校还与企业共建科研平台,其中,山东淄博禾丰小麦科技小院等5个项目获国家支持。学校在与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中,共同开展植保无人机装备研发、科学实验和研究生培养工作,每年有20余名研究生长期驻扎在农业生产一线。(记者 裴宸纬)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山东理工大学: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优势 服务黄河流域农业发展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