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一键切换,拉满你节后能量值

一键切换,拉满你节后能量值

2025-02-08 14:49:53
人民网-教育频道
分享:

放了8天假,你一定重获“满格电量”,正待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中。但也有人可能在此时出现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精神不振等问题。专家提醒,这可不是简单的“懒惰”“不情愿”,有可能是“节后综合征”的表现。

近来,“节后综合征”及相关词条频频登上热搜,如何克服“节后综合征”,让工作、学习尽快恢复正常节奏呢?

1.调整节奏

在金融行业工作的周鹏春节假期迎来了难得的放松,他走亲访友,经常聚会到很晚。假期结束,回到工作岗位,他晚上开始失眠,白天止不住地打瞌睡。吃饭也没有胃口,看到一些油腻的食物还感到恶心。

周鹏的情况不是个例。很多人节后回到日常工作及学习中,都会遇到此类烦恼。假期明明是难得的休息时光,为什么会落下这种“后遗症”?

“从神经内科的角度看,节后综合征的出现和生物钟、生物节律被打乱密切相关。假期中,人们的睡眠节律常常改变,晚睡晚起很常见。大脑中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是调节生物钟的关键区域,不规律的睡眠打乱了其正常调节,节后要恢复正常作息时,它不能马上适应,就会出现疲劳、困倦。在饮食方面,人体胃肠等器官有自己的生物节律来控制消化液分泌,假期的不规律饮食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也会通过神经传导影响大脑状态。大脑神经中枢接收到身体不适的信号后,会引发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齐冬介绍。

如何调整好生活节奏,全身心投入新的工作和学习中?调节生物钟是关键,要确保生物钟的运行能够精确地匹配工作和休息的节奏。“让机体回归有节律的活动,是改善节后身体状况的首要任务。”天津医科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教授刘惠军说。

在睡眠方面,很多人放假期间,熬夜娱乐比较常见,再加上往返的旅途奔波,几天下来,生物钟被扰乱,睡眠就会变得紊乱,容易出现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的情况。

“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不规律的作息,包括熬夜、睡懒觉等,尽量让自己在同一时间段入睡和起床,建议在晚上11点前入睡;如果躺在床上半小时无法入睡,可以离开卧室做一些简单、相对枯燥的事情,当自己有困意时再回到卧室,睡前要避免在床上看手机等电子产品,可以尝试做一些冥想放松训练、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或音频作品,让大脑放松下来。为了提高睡眠质量,也可以在白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北京安贞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王雪梅表示。

在饮食上,节假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难免暴饮暴食、饮酒醉酒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胃肠负担加重,造成消化不良、厌食、腹胀、腹泻等情况。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规律饮食、均衡饮食,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于油腻或辛辣刺激性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适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粗细粮搭配;既要避免暴饮暴食,也要避免过度饥饿;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这些都有助于胃肠健康。”王雪梅说。

人体是一个整体,睡眠的好坏影响着胃肠的功能,而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会影响睡眠。

“节假日可能因频繁聚餐导致摄入过多的酒和饮料,节后的工作和学习压力可能又会摄入过多的咖啡和茶,这些都容易引起睡眠紊乱。”王雪梅说,在节后恢复的过程中,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非常重要,适当休息后,胃肠道症状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为了能尽快适应节后的工作、生活节奏,早收心也是好做法。“可以通过减少娱乐活动,调整作息时间,清淡饮食,逐渐恢复正常的睡眠和饮食习惯。由于学生放假时间长一些,可以在开学前一周逐步恢复放假前的作息和节奏,上班族建议提前一两天做准备。”王雪梅说。

2.转换状态

家在长春的刘长明也是上班族,长假快结束时,他突然感到了一丝紧张,尤其是假期最后一天,想到马上就要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情绪变得有些焦虑,一焦虑就睡不好觉,结果上班第一天就哈欠连天。到了工作岗位,也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大脑反应慢,工作效率和节前相比下降不少。按他自己的话说:“身体虽然回到了工作上,但心还留在了假期。”

正如刘长明所描述的那样,假期刚刚结束,很多人还沉浸在放松的状态中,当再次面对工作、学习压力时,就容易感到焦虑、郁闷、烦躁等,甚至对工作、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身心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这一方面是心理上的落差感,假期的兴奋与日常工作的平淡,假期的安稳与日常工作的严肃,都会让人产生落差;另一方面是身体上的不适感,无论是由放松的假期生活到紧张的工作状态,还是假期走亲访友的疲劳与回到工作岗位上的疲劳叠加,都会让身体产生不适,同时加重心理上的不良情绪。

“人的神经系统存在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的现象,假期长时间娱乐带来的高度兴奋,容易使人节后进入抑制状态。”刘惠军说,春节虽是家人团聚的时光,但也是家庭矛盾产生的时候,这容易导致节后的落寞郁闷。

如何尽快由兴奋热闹的假期状态转换到规律平稳的工作状态?调节情绪是关键。

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怎么办?“节后两三天出现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是一种稳态被打破的表现,并非病态,需要给自己时间,让身心慢慢调整。大部分人经过几天的自我调节,都能够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如果这些焦虑、抑郁等症状持续存在,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王雪梅说。

刘惠军建议,可以尝试与家人、朋友和同事多交流,分享假期趣闻,从别人的故事和自身的体验中找启发,既能使情绪从节后的低谷中迅速回升到常态,也能让工作和日常生活的气氛更加轻松活泼。“心理暗示也是调整心态的好办法,多接收积极、乐观的信息,这样有助于提升自信和减轻焦虑感。”

假期过后,有的人还会变得懒懒的,总感觉没有精神。这可能是节日期间缺少运动导致的。“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是恢复体力和心智能力,改善睡眠和低落情绪,找回动力状态的良方。跑步、跳操、球类运动都在可选之列,集体运动效果更佳。”刘惠军介绍,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节后的疲劳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还能提升注意力改善心情,释放日常工作中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3.设定目标

从事法律工作的孙靖,春节假期后很快便回归到日常工作和生活节奏。“假期刚回来会有一些不适应,比如上班前几天更难集中注意力,容易变得焦虑、紧张,不过每天中午和同事们聊聊天是一个很好的调剂,能减轻高强度工作带来的不适感。同时,我还在认真规划新一年的工作目标,这样工作起来更有动力。”孙靖说。

收假后,很多人和孙靖一样,都会设定一些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小目标”。专家表示,设定“小目标”对走出假期后的情绪低谷,增强自身的信心和活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目标实现的过程既可以释放多巴胺,促进愉悦感和欣快感的产生,激励我们更好实现目标,又可以促进大脑前额叶皮层更加高效地组织人的行为。这样假期后经过一段时间,人们就能将自己的内在能量调动到有效率的工作和生活上。”刘惠军表示。

然而,设定新目标看似简单,却容易陷入误区,导致在接二连三的受挫中泄气:如果设定的目标过于模糊,很难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也很难对目标进度进行评估;目标设定过高,会让人在一开始就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从而产生焦虑,当目标无法实现时还会产生挫败感,进而打击自信心;目标设定过低,执行起来会缺乏动力,也不利于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

“因此,要注意设定的目标不要太空泛,更不要遥不可及,最好是具体可行,且与工作、学习相关联。”刘惠军表示,目标设定得当的话,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就能获得内在奖赏和自我效能感,从而对自己更有信心,并减少焦虑和忧郁。

目标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节后有很多人抱怨,回到工作岗位上,工作压力骤增,已有的工作都不想做,更别说设定新的目标。这是由于没有合理安排好时间和事项优先级,无论是已有的工作还是新的目标,都需要循序渐进慢慢来。

“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任务开始,慢慢找回工作的节奏和学习的状态。可以合理安排学习与工作的时间,制定较为明确的工作计划,例如将工作分解为多个小的目标,逐个击破,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会有一份收获感。也可以回顾之前遇到类似困难时采取的好方法,这些成功经验可有效缓解对现有工作困难的忧虑和对新目标的迷茫。”王雪梅说,“当然,面对工作、学习压力也需要给自己一些空白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能够让自己放松的事情,比如听听音乐、看个电影等。”

“节后也可以与小伙伴相聚,交流一下未完成的任务和新一年的计划,这样可以互相提醒、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使自己尽快找到新的生活方向和前行动力。”刘惠军表示。

(记者 秦伟利)

(责编:李依环、郝孟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一键切换
拉满你节后能量值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