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我在浦东做新药(千行百业看海归) ——访留加博士陈庚辉

我在浦东做新药(千行百业看海归) ——访留加博士陈庚辉

2025-02-13 11:30:42
人民网-教育频道
分享:

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得益于创新创业生态优良、产业链条完整、人才资源汇集等多方面优势,创新成果正加速上市。随着当地创业孵化体系的优化升级,上海张江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前不久,留加海归陈庚辉创办的上海泽德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团队自主研发的儿童湿疹全球新药泽立美乳膏已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批准,用于治疗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特应性皮炎(湿疹)。这是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个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新药从中国诞生,服务全球范围内的患者需求。

  “老兵”再出发

  创业这条路上,陈庚辉算名老兵。

  此次推出的新药是他来到上海张江后打响的“第一炮”。在此之前,他曾在加拿大创业,回国后也曾创办过公司但最终离开。

  “泽立美乳膏是具有全新作用机制和靶点的非激素类外用药,也是全球首个被批准用于2岁以上儿童与成人特应性皮炎治疗的芳香烃受体(AhR)调节剂。”陈庚辉言语中透着自信,这款药物在中国获批20天后,美国FDA也批准了该类药物同一适应证的上市申请,标志着中国AhR创新药研究领域走在了全球前列。

  研究了近30年药,这一刻他觉得很提气。

  20世纪90年代,正在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的陈庚辉,与团队成员一起从一种土壤线虫的共生细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出一种芪类小分子化合物。根据其生物学活性,该化合物最终被用来研究治疗银屑病。

  民间常将银屑病称为“牛皮癣”。作为慢性皮肤性疾病,银屑病容易反复发作,较难根治。过去,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主要为糖皮质激素、以卡泊三醇为代表的维生素D3衍生物。“卡泊三醇被发明后,大幅提升了使用效果,因此,维生素D3衍生物在当时甚至一度成为非激素用药的‘金标’,但它的使用也有潜在副作用。”陈庚辉说。

  会有副作用更小的方案以供选择吗?

  彼时,沿着前人思路,陈庚辉也曾想过将发现的化合物制成体内用药,但在随后研究中他发现,药品在进入人体后会被很快代谢,难以发挥出理想效果。

  如何解决代谢障碍?

  陈庚辉说,转念一想,代谢快意味着系统的暴露量低,产生副作用的可能性或许会变小。团队成员一拍即合——将这款药改为皮肤外用。

  新药研发路漫漫

  谈起这条创业时间轴,陈庚辉对一个个节点记忆犹新:

  1999年,陈庚辉与同窗李建雄及其导师韦伯斯特正式在加拿大创立公司,拿到本维莫德的专利批件,开始对其进行研发。一年后,陈庚辉回国前往深圳创办药企,在中加之间同步开展研究。

  2003年,非典肆虐全球,给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带来一场巨大挑战,有更多海归开始将目光投向新药研发。那一年,陈庚辉40岁,他开始认真思索全面回国发展。一方面,留学生回国创业的潮涌令他非常兴奋;另一方面,常年于两国间奔走,游子的疲惫感时常袭来。他在等一个时机。

  新药研发,长路漫漫。2009年,在陈庚辉首次创业的第10个年头,他拿到了本维莫德在中国的药物临床批件。那一年,他离开加拿大,全身心回国创业。

  回国创业伊始,做研究员出身的陈庚辉经历过身份转变的“阵痛”。“做研究和带领团队创业很不一样。在国外,药物研发是一场‘马拉松’,常常是一队人马做一小段再交给下一队。但创业是不一样的,创业团队要一口气自己跑完这场马拉松。从发明创造到临床检验,从找专家到找资金,凡事都需要学习,好在做科研出身的团队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学习能力强。”陈庚辉乐呵呵地说。

  从2009年到2016年,陈庚辉埋头扎进了临床试验,他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担任本维莫德临床试验的牵头人,合计超过1200例患者参加了总共三期的临床试验。

  2019年夏天,在“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持续支持下,本维莫德经优先审评审批程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人生度量里,10年足以沧海桑田。两个10年一晃而过,做药人甘之如饴。

  加大创新投入

  如今,“三次创业”的陈庚辉换了身份,也换了城市,但创业者身上那股闯劲没变。

  这一次,陈庚辉带来的新药在2023年12月完成上市申请受理,2024年1月纳入优先审批,当年11月即获批上市。如此短的时间内成功获批,得益于药审改革,也得益于越来越成熟的生物医药创新大环境。

  回国创业多年,陈庚辉辗转多个一线城市,最终,成长在湖南的他决定留在南方,在上海开启自己创业之路的下一篇章。“这里营商环境很好,同时很关键的是资金和人才汇集,这都是关系新药研发成败的重要方面。客观来说,这里的用人成本很高,但我们来得值。”

  根据去年1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药械10强超过2/3、全国医药百强企业超过1/3在上海张江布局。集结生命科学全产业链创新服务资源,当地正持续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助力创新成果涌现。

  创业生态不断完善,海归可以更好轻装上阵,继续出发。“我们会继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希望能推出更多新药、好药以造福患者。”陈庚辉说。

(责编:李昉、李依环)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我在浦东做新药(千行百业看海归) ——访留加博士陈庚辉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