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培养适应未来行业需要的能工巧匠 ——专访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钟平

培养适应未来行业需要的能工巧匠 ——专访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钟平

2025-02-14 13:20:28
人民网-教育频道
分享:

“我要求学生们每天召开总结会,把训练的进展向我汇报,进展包括是否解决了一个新的技术问题,是否发现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法。”寒假期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训中心教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钟平依然忙碌,他正带领学生们积极备战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2024年,钟平指导的机电一体化项目参赛选手荣获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他将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发出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实训课程,归纳总结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企业工程实践+世界技能大赛标准”教学方式。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对钟平进行专访,了解他如何提升学生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未来行业需要的能工巧匠。

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

记者:听说您放弃企业高薪聘请,投身职业教育,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经历吗?

钟平:2003年,我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开启了长达16年的企业技术工作生涯。最初的10年,我在一家教学设备公司工作,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之后,我进入一家专注汽车生产线设计和搭建的外企,担任电气设计工程师。10年间,我凭借自身努力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这段经历让我对汽车智能制造行业有了深刻认知,也意识到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在企业工作时,我遇到过许多年轻工人,他们满怀对技术的热忱。记得在一次汽车生产线的现场调试中,一群年轻人紧紧跟在我身后,从清晨一直学到深夜。这些年轻工人虽然在学校里学的是与工作相关的专业,但是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应用脱节,有些年轻人甚至连最简单的生产线调试运行都做不到。

2019年,在为企业完成一个重要项目后,恰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招聘,我意识到回到学校教书能影响更多人,为行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于是毅然投身职业教育。

记者:您的企业就职经历对教学工作有哪些帮助?

钟平:企业经历让我清楚认识到行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也在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方面积累了经验。就拿PLC编程教学来说,很多学生只知道指令内容,却不明白如何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我刚毕业时也遇到过类似困境,设备突发故障,我只有满脑子的理论知识,却不知如何下手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会将企业实际案例融入课堂,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记者:培育新时代“工匠之师”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矢志不渝的办学方向。您如何理解这一方向?

钟平:工匠通常自身具备精湛技艺,能够出色完成工作任务。而工匠之师不仅要技艺高超,还得具备指导他人的能力,能够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此外,工匠之师要有前瞻性,不能局限于传授当下的知识,要紧跟时代发展和技术革新步伐。工匠之师应对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有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培养出适应未来需求的技能人才。

记者:在教学中,您如何将企业实践经验融入教学,培养能工巧匠?

钟平:我在具体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了一套“企业工程实践+世界技能大赛标准”的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我会将企业实际项目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除了按照大纲正常教学之外,我还适时引入工厂实际项目,引导学生自主操作,从报价、投标到图纸设计、项目编程,整个过程都由学生独立操作。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力。

另一方面,我们采用世界技能大赛标准,注重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和规范。从要用水平仪检验设备安装的水平度,到安装间隙用卡片测量,再到程序编写、工具使用等,我们对学生都有严格的标准要求。

起初,学生不太适应,觉得老师管得太多。但经过耐心沟通,他们逐渐理解这些要求是为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这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推动工业4.0核心技术落地转化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立过程和主要工作。

钟平:2024年,我负责的钟平技能大师工作室升级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主要聚焦工业4.0领域,以“智能制造领域技术研发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攻方向。具体来说,工作室主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制定相关标准,推动工业4.0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规范化;二是推进工业4.0核心技术的落地转化,让先进技术切实服务生产;三是为工业4.0培养专业人才,为技术应用提供人力支持。

记者:在技术创新方面,工作室取得了哪些成果?

钟平:在技术创新方面,2023年,我们在调研时发现,国内很多企业在物流门检测上过度依赖国外技术。这些国外技术不仅源代码不开放,功能设置受限,而且价格昂贵,检测准确率仅为98%。

我们将攻克这一技术难题作为重点任务,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自主研发出物流门检测系统,并申报了专利。这一系统检测的准确率达到了99%,且应用场景可根据企业需求自由调整。目前,该系统已在部分企业投入使用,接下来我们计划将这一技术进一步推广。

记者:在自主研发物流门检测系统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

钟平:研发过程充满挑战,我们需要从头琢磨底层技术。为提升项目工作效率,我们自己搭建了一套往返测试系统。在物流门检测系统研发中,最重要的就是实验测试数据。最初,我们用人力推动测试小车进行检验,也就是说,在生产线上,人需弯着腰反复推动小车,一组测试需要几百个数据,就意味着人要推几百次,劳动强度极大。后来我们制作了遥控小车,它能按照设定速度自动往返,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这个项目最难的是解决检测过程中的漏读问题。由于物流门识别的载码体摆放无规律,超高频磁场存在反射折射现象,周边环境和物体摆放角度等都会影响识别稳定性。因此我们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在模拟产线中不断调整天线角度、位置,优化算法,才成功解决这一难题。

记者:工作室如何进行人才培养?

钟平:在人才培养上,我们推行师带徒制度,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徒弟,带着他们参与实际项目,积累实践经验。我的第一届学生贺涛涛作为教练,指导的工业4.0项目荣获了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并斩获了世界技能大赛最高奖项——阿尔伯特·维达奖。

紧跟技术前沿发挥引领作用

记者:您认为应该如何消除社会中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钟平: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主要源于以学历评价价值的观念,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要消除偏见,国家应完善相关制度,比如将技能职业等级与职称挂靠,让技能人才在企业评聘中有更好的上升通道,获得相应的薪资报酬。同时,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展示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改变大众观念。企业也应重视技能人才,给予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尊重。

记者: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应如何发挥引领作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更多能工巧匠?

钟平:一方面,工作室要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在企业中进行前期实践检验,解决技术落地问题;另一方面,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成果并推广到社会,让新技术能够更快更好地得到应用。此外,工作室还应不断更新研究领域,紧跟技术前沿,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引领行业发展方向。(记者 陈 曦)

(责编:李昉、李依环)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培养适应未来行业需要的能工巧匠 ——专访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钟平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