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2023年末二三产法人单位达117.9万个 呈现高端化趋势 五经普数据亮北京经济“家底儿”

2023年末二三产法人单位达117.9万个 呈现高端化趋势 五经普数据亮北京经济“家底儿”

2025-03-14 13:37:55
北京日报
分享:

3月13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北京市相关数据,一组组数据亮出北京经济“家底儿”。五经普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市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117.9万个,比2018年末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时增长19.3%。产业呈现高端化趋势,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1051个,比2018年末增长31.5%。

  单位资产五年增加56.9万亿元

  五经普数据显示,北京市经济实力逐步增强,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47353.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8年的16.0万元提升到21.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1.9万元/人,是2018年的1.4倍。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法人单位资产增加56.9万亿元、年均增长4.9%,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增加7万亿元、年均增长6.7%。

  普查数据细致地勾勒出全市二三产发展现状。从法人单位数量看,第二产业7.9万个,占6.7%;第三产业110.0万个,占93.3%。法人单位数量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29.3万个,占24.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1.4万个,占18.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7.7万个,占15.0%。

  从法人单位资产看,第二产业114594.9 亿 元,占 4.3% ;第 三 产 业2573546.4亿元,占95.7%。从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看,第二产业49300.8亿元,占19.5% ;第 三 产 业 203865.5 亿 元,占80.5%。

  伴随新业态不断发展,部分行业用工方式更加灵活,202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313.6万人,比四经普时下降3.5%。具体看,第二产业182.1万人,占13.9% ;第三产业1131.5万人,占86.1%。从业人员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8.6万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60.6万人;批发和零售业136.0万人。

  五年来区域发展不断趋向协调

  五经普数据摸清了分地区经济发展数据。从法人单位数量看,位居前三位的区是:朝阳区21.1万个,占17.9%;海淀区14.3万个,占12.2%;通州区9.6万个,占8.2%。从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看,位居前三位的区是:海淀区49253.5亿元,占19.5%;朝阳区49148.5亿元,占19.4%;西城区32017.3亿元,占12.6%。

  北京市统计局分析,五经普数据显示北京经济在区域发展上不断趋向协调。其中,中心城区(统计范围为东城、西城、朝阳、丰台、石景山和海淀区)减量提质,区域内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较2018年末减少,占全市比重分别为46.6%和64.0%,分别下降12.3个和5.1个百分点,同时,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营业收入增长31.1%,体现出产出效率较高。

  城市副中心(统计范围为通州区)和平原新城(统计范围为房山、顺义、昌平、大兴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进驻企业增多,综合承载、多点支撑能力提高,区域内法人单位数较2018年末增加15.2万个,占全市增量的八成,从业人员增加41.4万人,增长13.4%,是增速最高的区域;工业经济彰显活力,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展现出强劲增长动力。生态涵养区(统计范围为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和延庆区)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生态贡献突出。

  高技术制造业单位五年增长31.5%

  五经普数据还展现出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其中,服务业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壮大,2023年末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占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的93.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85.2%,比2018年提高1.1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1051个,比2018年末增长31.5%,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的35.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3%,比2018年提高0.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中,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产量分别比2018年增长4.1倍、46.6%、37.2%和22.2%。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8207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36.8%;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5.3%,比2018年提高4.6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方面,2023年末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达10.5万个,从业人员202.6万人,其中数字技术应用领域优势明显,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和从业人员占比均在七成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3万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6.6%,高于全国16.7个百分点。(赵语涵)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2023年末二三产法人单位达117.9万个 呈现高端化趋势 五经普数据亮北京经济“家底儿”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