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人社局秉承以人为本理念,以加强工伤预防为重点,以提高工伤认定质量为目标,坚持效率优先、程序从严、认定从快、服务至上原则,通过“三关管控、三重必到、三级审核、三优服务”四维联动,探索出了“3333”工作模式,有力地推动工伤认定工作提质增效,有效地撑起了劳动者工伤权益“保障网”。
把住“3个关口” 打好“主动仗” 把好“预防关”,将工伤保险由“被动经办、被动补偿”逐步转变到“主动出击、预防优先”理念上来,线下集中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项目、进车间“四进”宣传活动,线上推动“互联网+工伤预防”工作模式,扩大工伤预防知识宣传效果,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2024年,工伤发生率较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把好“受理关”,确定专人负责申请资料的接收、受理工作,严格按照工伤保险相关制度规定,对上报的工伤认定申请资料进行认真审核、审查,对符合条件的第一时间受理,对不属于工伤受理范围的及时耐心给予政策解释,避免无效申请,并向其讲明维权渠道。把好“材料关”,逐一梳理提供的材料,详细了解受伤职工的受伤事件、地点、事故原因及治疗经过,第一时间掌握工伤案件详细信息。 做到“3个必到” 当好“调查员” 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认真分析研究案情,讨论调查计划,组织专人,第一时间深入事故现场调查取证,采取调阅相关资料、查看视频监控、现场勘验等措施,获取证据材料,确保证据链条完整准确。对疑点案件,严格落实重大案情必到事故现场、重伤人员必到医疗机构、重大纠纷必到用人单位“3个必到”原则,做好取证工作。仔细查阅病历病案,必要时调取事发时的“120”接诊记录或接警记录及录音,获取更加准确证据链条。广泛收集视频、录音等可以完整记录事发过程的佐证材料,力争还原事情真相,不断提高取证质量。 坚持“3级审核” 用好“裁判权” 加强内控管理,严格落实科室初审、小组会审核、局务会审定“3级审核”机制。科室人员在认真审核申请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调查核实情况,对认定结论提出初步意见。建立由局分管领导、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及律师组成的工伤认定审核工作小组,对每起工伤案件逐一分析讨论,再次审核初审意见,形成认定结论。对工亡案件,提请局务会议研究审定。通过“3级审核”,确保每起工伤案件法律依据明确、程序规范合法、事实经过清楚、认定结论准确。2024年,全市共受理工伤案件796件,认定工伤754件,不予认定42件。组织劳动能力鉴定578人,其中:工伤职工伤残鉴定563人,因病劳动能力鉴定15人。 打造“3优品牌” 撑好“服务伞” 打造一认定一鉴定“三优”品牌,是武威市人社部门为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一项暖心举措。优化时限,进一步压缩一认定一鉴定时间,认定时间由原来平均30天缩短至20天,鉴定时间由原来平均60天缩短至50天。优化服务,加强与医疗、交警、司法部门的沟通衔接,推动建立协作机制,与全省异地就医结算试点形成服务链条互补,构建“预防—认定—治疗—赔付”全周期保障体系;在劳动能力鉴定上,对外地和特殊原因不便的群体,约定时间,即时办理。对认定结果,做到明确结果直接确定,复杂结果联动确定,特殊群体直通受理。优化规程,编制认定鉴定流程图,汇总工伤认定案列,加强业务培训,实现流程可视化,规程统一化,结果准确化。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