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深化校企合作,有效满足民营经济发展人才需求

深化校企合作,有效满足民营经济发展人才需求

2025-03-18 14:07:16
人民网-教育频道
分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获得飞速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部分,当前,民营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专业化,却普遍面临着创新人才短缺、所招收毕业生专业能力与产业发展脱节、职后培训提升难等挑战。《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推动校企在办学、育人、就业等方面深度合作”。校企合作是打破学校和企业之间壁垒、促成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协同推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高校可充分用好校企合作这一重要抓手,通过动态调整专业布局、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构建校企创新共享机制等举措,为民营企业发展聚才汇智。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布局

当前,市场变化节奏加快,技术持续迭代升级,各种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企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变化。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相关产业结构相匹配,甚至可以适度超前布局,以满足民营经济对未来人才的需求。

要主动加强与民营企业的沟通合作,紧密围绕产业战略发展方向,及时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规划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使高校专业与产业所需人才相匹配,教育内容与产业发展趋势同步,确保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为民营经济输送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为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精准度,可推广定制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入调研企业岗位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紧密贴合企业实际需求,确保为民营企业输送的人才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围绕企业人才需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当前,部分高校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导致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及时胜任岗位要求。在校企合作中,应进一步“引进来”,完善“双师型”教学模式,强化专业实践教学,让更多扎根产业一线、有着丰富经验与技能的业界导师走上学校讲台,从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为高校提供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的课程建议,使课程体系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更贴近行业实际需求。“引进来”的同时,还要积极“走出去”。高校可采取企业实习、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基层岗位工作,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清晰了解企业状况、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未来工作所需的经验和资源。此外,高校还可与企业合作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活动竞赛,使学生接触到市场上最前沿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聚焦企业发展难点,完善创新共享机制

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高地,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前沿的研究成果,科技团队和师生的思维活跃,能够从不同学科视角为企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通过校企合作项目,高校师生可以深入民营企业,了解企业实际运营中的痛点难点,推动企业科学管理、优化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能。针对企业长远发展,双方还可以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通过建立校企创新共享机制,促进知识、技术、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激发更多创新灵感和火花;通过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缩短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距离,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民营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支持。

(作者:全丽,系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编:李昉、郝孟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深化校企合作
有效满足民营经济发展人才需求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