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洪朝生:借一篇错误论文给学生上特殊“科学课”

洪朝生:借一篇错误论文给学生上特殊“科学课”

2025-03-24 13:47:03
人民网-教育频道
分享:

【弘扬科学家精神·大家小事】

  “先生治学严谨,每三个月向先生面请指导,那时我还是初生之犊,敢想、敢说,即使有错,先生总是提醒学生自己去想、去解决。”

  7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洪朝生逝世时,他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裕恒写下了上述文字,表达对恩师鼓励探索的感激之情。

  1961年,刚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张裕恒,怀揣着科学报国的理想,考上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师从洪朝生学习超导物理。

  回忆当年洪朝生培养他的经历,张裕恒讲过一个难忘的故事。

  有一次,洪朝生给了他一篇刊载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的英文文献,让他仔细阅读。彼时的张裕恒怎么也没想到,这篇论文将深刻影响自己的科研生涯。

  那时,国际期刊在年轻学者眼中如同圣典,张裕恒虔诚地捧着论文反复研读了好几天。过了一段时间,洪朝生问他读完论文有什么感受,张裕恒如实汇报了自己的理解与收获。

  然而,让人震惊的是,洪朝生却告诉张裕恒文献中有错。听到此话,张裕恒脱口而出:“国际顶尖期刊上的论文也会出错?”洪朝生说:“这篇文章的理论不符合实验结果,你自己去找为什么。”后来,张裕恒通过实验发现,这是由于作者分析结果的方法不恰当所致。

  这件事对张裕恒触动很大,改变了他从事科研工作的思维方式。这堂特殊的“科学课”让他意识到,科学真理不会因为登在权威期刊上而改变,不能盲目相信权威期刊。

  1996年,在给浙江大学的青年学子作报告时,洪朝生曾直言不讳地表示,论文要“认真严肃,言之有物,有据有创建,不要扯些已周知的话,不要强作断语。不要迷信登上了名刊物的论文”。

  在洪朝生看来,“科学研究不仅需要‘证实’,也需要‘证伪’,而‘证伪’是需要有质疑态度和挑战精神的”。

  人物简介 洪朝生(1920年10月10日—2018年8月19日),著名物理学家、我国低温物理和低温技术研究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他领导创建了国内第一个低温物理实验室,在国内首先实现氢的液化;组建了国内第一个超导研究组,开启了我国超导物理研究先河;参与创办了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低温物理专业——中国科技大学低温物理专业,任低温物理研究室主任,并承担了低温技术、低温物理实验技术等专业课的授课任务,为我国低温物理、低温技术和超导研究培育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记者 陆成宽 图片由本报记者王小龙制作)

(责编:郝孟佳、孙竞)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洪朝生:借一篇错误论文给学生上特殊“科学课”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