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循序渐进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循序渐进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2025-03-25 13:36:16
人民网-教育频道
分享: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前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对个体发展具有奠基作用,不仅关乎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更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望与未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是对民生关切的积极回应,是对民生福祉的深切考量。这一政策不仅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的顶层设计高度契合,还与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中“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法治要求相呼应,充分彰显了该政策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基石。免费学前教育的推行,正是这一理念在民生领域的具象延伸,呼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教育强国建设筑牢根基。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表述,从去年的“普惠发展”升级为今年的“推行免费”,不仅是措辞的转变,更标志着我国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化与实践路径的升级。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能够让每个孩子在人生起点阶段获得助力,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幼儿园数量达到27.4万所,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达到91.1%;全国普惠性幼儿园23.6万所,在园幼儿3717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了90.8%,数千万家庭因此受益,这既是对“民之所盼”的回应,也体现了“国之大者”的担当。2024年,学前教育法出台,进一步强化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普惠原则,强化了各级政府在学前教育规划、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监管等方面的主导责任,为实现学前教育的逐步免费夯实了法律保障,让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免费学前教育的逐步推行不能一蹴而就、一拥而上,而是要徐徐用力、久久为功。我国幅员辽阔,从义务教育的发展来看,区域、城乡、校际、群体差异仍然存在。因此,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应立足地区差异制定政策,推动政策分步实施。在此过程中,既要有宏观层面的规划,亦须有落实落细的审慎,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方能在“蹄疾”与“步稳”间求得平衡。只有在部分地区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才能确保免费学前教育在推行过程中不走样、不变形,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和目标。

循序渐进的关键,在于以系统性思维擘画蓝图,把握“时度效”的统一。应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中西部的支持,同时地方专项债券与社会公益基金协同发力,确保充足资金支持各项事务,通过这一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协同共育的人才培养格局。应加强师资保障,提升质量监管。可借鉴“特岗教师”模式,定向培养人才,完善职称评定和待遇体系,确保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同时应建立涵盖办园条件、课程设置和儿童发展等方面的评估体系,通过师资培训、课程优化等举措,确保“免费”与“优质”并行不悖,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育人实效。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免费学前教育的推进,既需要顶层设计的魄力,也离不开基层实践的智慧,从浙江“安吉游戏”的创新探索,到贵州“民办公助”的模式突破,各地已积累了大量经验。未来,我们应继续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为指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唯有如此,才能将政策蓝图转化为民生实惠,让免费学前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从而不断为民族复兴筑牢人才之基、凝聚奋进之力。

(作者:王鹏烽、刘贵祥,分别系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编:李昉、郝孟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循序渐进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