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更好融合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

更好融合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

2025-03-27 14:08:36
人民网-教育频道
分享:

从专业领域知识问答,到建筑模型质量检测,再到繁琐的成本测算……工程管理领域的“重活难活”,如今可以用DeepSeek来处理。人工智能将更广泛地应用在“设计—施工—运维”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

  人工智能日渐融入千行百业,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专注于建筑、土木等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适应新变化,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更好融合、与学生成长成才相互促进的新路径。

  深化学科专业建设,科学完善课程体系。未来,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将成为一项基本能力。但从高等教育的课程设计看,针对不同专业还是要有所侧重。比如,专门从事人工智能研究或与计算机科学有关的专业,人工智能课程就是中心,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人工智能+”。而另一些传统专业,还应以专业课为中心,强调“+人工智能”。比如,北京建筑大学针对传统工科专业,构建起“1门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X门人工智能技术基础课+N门人工智能与专业融合课”的课程体系,在坚持以专业课为本的同时合理融入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很热门很重要,但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一刀切,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因专业而异科学安排。

  工科教育说到底,还是要面向实际应用,面向生产一线。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学,不是简单地增加课程,关键要在产学研融合方面下功夫。比如,有的大学提出开展硕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改革,鼓励以企业产品、应用场景、原创算法等成果作为学位论文替代选项。有的大学通过项目制教学与实战化科研,让学生在智能建造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开发等真实场景中直面技术难题。北京建筑大学与企业合作共建“人工智能+研究院”和联合实验室,形成“场景驱动—项目贯通—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将产业需求嵌入人才培养全流程。以人工智能赋能工科教育,不能搞花架子,必须牵住应用这个“牛鼻子”,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近产业、走入生产一线。

  当人工智能更广泛融入课堂,不仅对学生是新挑战,对教师也是新课题。我们不能把过去的知识传授给现在的学生,让他们去解决未来的问题。由此而言,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一方面我们需要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教师,另一方面也需要其他学科教师更新思维方式与知识结构,跟上人工智能发展步伐。我们坚信,有优秀的教师,就能更好培养出优秀的学子。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教育更要有所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学生的启智、心灵的培养和基本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不能放松的”,强调“教育,不能把最基本的丢掉”。既用好前沿技术、紧跟时代步伐,更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们一定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作者为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27日 05 版)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更好融合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