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记录乡村教育的蓬勃春天(中国道路中国梦)

记录乡村教育的蓬勃春天(中国道路中国梦)

2025-03-28 13:44:38
人民网-教育频道
分享:

我是一名90后乡村教师,也是一名粉丝数近150万的视频博主。开通自媒体“乡村教师日记”以来,我把镜头对准乡村小学的孩子们,记录日常点滴。未曾想到,没有刻意设计、精妙运镜,更无华丽文案与剪辑,这些简单又稍显粗糙的影像,意外地触动无数网友的心,累计播放量超3.9亿次,成为一扇观察乡村教育的小窗口。

在我初次任教的班级里,全班48人中,留守儿童有36人。我小时候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因此暗下决心,自己经历过的孤独决不能重演。除了关注学习,我也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变化,用尽量多的时间去陪伴、守护他们。周末,我和学生一起干农活、做饭、爬树摘枣子;暑假,我带着他们过生日、捉知了、田野间玩耍。久而久之,我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成了他们信任的好朋友。一次家访时,我突然想到,不妨把这些拍下来,给孩子们留下一份宝贵记忆,也让更多人了解乡村更生动、更鲜活的一面。

今天的乡村教育真的不一样了。少了“设施落后”的符号,也少了留守儿童“孤僻”的刻板印象,在我的镜头里,“快乐”才是关键词。视频中,既有我和孩子们一起吃火锅、放风筝的开心瞬间,也有收他们作业时斗智斗勇的“名场面”。有时候,我直接把相机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记录闲聊时的童言无忌。拍摄时,他们就是在做生动、立体的自己,有学习中的专注、有嬉戏时的大笑,也有被批评后的反思。真实而富有童趣的反应,让许多网友忍俊不禁,有人留言“原来留守儿童的生活不都是苦情剧,更多是充满烟火气的成长诗篇”。通过拍视频,孩子们用鲜活而热烈的生活镜头,冲破以往关于留守儿童的扁平认知,形成了跨越城乡、拉近心灵的情感共振。

如今,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乡村教育已不是曾经的落后模样。这几年,我们的操场翻新整修,教室用上多媒体设备,饭菜日益丰富,学校还招来了音体美全能的年轻教师。视频弹幕中,常有网友惊讶于“现在农村学生都吃得这么好了”,感叹“我小时候也有这种条件就好了”。随着视频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乡村教育的蝶变,希望投身其中出一份力。不少网友在看过视频后报名参与乡村支教,还有热心人士联系捐赠书籍等物资。一方小屏幕,就这样连接起无数颗炽热的心,让共识与暖意在网络内外流动。

视频让外界看到孩子们,也让孩子们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当我读起评论区的鼓励与夸赞,告诉他们在屏幕另一端“有许多人都在关注你们、喜欢你们”,孩子们眼睛中闪烁的兴奋与激动,仿佛星星一般。那是一种被看见、被认可的力量。曾经不善言谈的孩子逐渐落落大方,往日调皮的孩子也变得懂事很多。现在,还有许多单位和机构向学校发出邀请,孩子们有机会走进军营、登上潜艇、参观科技馆,触摸星辰大海。网络不仅是展示变化的窗口,也是激活潜能的开关,让孩子们看见无尽的天地,更看到充满无限可能的自己。以数字技术抹平城乡教育的信息鸿沟,我想,这就是坚持拍下去的价值所在。

“关注乡村教育  关爱留守儿童”,这是我在每条视频结尾都会放上的话语,也是我的梦想和动力所在。此刻,春光烂漫,教室窗外的树木正在抽出新芽。我也会坚守岗位,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继续用镜头记录下乡村教育发展的蓬勃春天。

(作者为安徽阜阳颍泉区宁老庄镇董湖小学教师,本报记者罗阳奇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28日 05 版)

(责编:李依环、熊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记录乡村教育的蓬勃春天(中国道路中国梦)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