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2025-01-19 17:14:00
陕西日报
分享:

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逐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747个、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622个,生产总值超200亿元县(区)达26个,集体经济强村增至12.3%、薄弱村降至3.1%……一组组数据,是过去一年陕西聚力缩小区域、城乡、收入“三大差距”,统筹推动城乡区域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城乡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动例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构建优势互补空间格局。代表委员聚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提升壮大县域经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表示,要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持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关中创新发展势头良好,陕北能源资源富集,陕南山水秀丽、生态优良……秦岭和黄土高原把陕西分成了3个自然区域,3个区域资源禀赋不同、发展路径各异。

西安都市圈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都市圈,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按照“西安研发+周边配套”模式,联动构建关中平原城市群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

“要进一步完善西安都市圈发展机制,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增强协同创新能力,发挥西安都市圈对全省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战略高地。”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迎军表示。

刘迎军建议,加快编制西安都市圈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明确各市产业发展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系统谋划全省新质生产力空间布局,发挥西安科教人才优势,实行“离岸孵化”“异地转化”模式,推动研发在西安、转化在本地;聚焦西安都市圈建设,创新重大项目投融资方式,强化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支撑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持续优化;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强供水、排水设施和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省政协常委、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涛曾多次到陕南地区调研。今年省两会上,他提交了《关于健全陕南地区高质量发展机制体制的建议》。

“希望加快完善陕南地区的交通体系,增强陕南地区融入关中和成渝、长江经济带的动力;加强陕南与毗邻区域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合作、民生等领域的联动合作,通过建立常态化的互动交流机制,促进区域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为陕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张涛表示。

不断提升壮大县域经济

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一县一策”事项清单,实施县域特色经济改革行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

洛川以苹果闻名。近年来,洛川瞄准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加快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展壮大县域特色经济。“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的部署,为洛川持续壮大苹果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省人大代表、洛川县县长张晶说。

张晶表示,洛川将深入实施矮化栽培提速、科技研发提效、防灾能力提标、品牌营销提升、出口贸易提量五大工程,进一步提升苹果种植技术水平和防灾水平,不断提高洛川苹果品质,扩大洛川苹果品牌影响力。

不只洛川苹果,近年来,眉县猕猴桃、陕北杂粮、安康毛绒玩具、潼关肉夹馍等“陕”字号品牌产品,在市场上持续畅销。而县域电商的加快发展,为陕西商品“走出去”搭建了重要平台。

“县域电商的发展,拓宽了各县区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省政协委员、西安建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刘勇表示。

刘勇建议,加大对县域电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偏远地区网络覆盖、物流仓储、配送体系建设,降低其运营成本;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县域电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活动,提高当地居民的电商素养和创业能力,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开展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精准落实兜底保障和开发式帮扶措施。

省政协委员、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周爱英十分关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发展问题。她建议,重点支持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家庭农场,在农场种植和管理中引入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推广生态农业种植理念和技术,确保农产品安全、健康、环保,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周爱英说,希望地方政府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定向培养现代化种植养殖、电商、品牌宣传、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人才;鼓励农民学习智慧农业和生态农业新技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要走好品牌强农之路。”省人大代表、陕西槐之乡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倩倩认为,品牌是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打造名优农产品品牌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李倩倩建议,搭建好农产品生产方与市场对接的平台;通过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持续提升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挖掘各市县区域内农业标杆企业、标杆人物、标杆产品,推出品牌建设的榜样,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还需注重差异化发展。”李倩倩说,各乡镇、村庄应科学定位特色产业,扬长避短、厚植优势,形成错位竞争的布局,打造全国叫得响的县域知名特色产品、知名特色品牌。(记者:屈荔鹏 孙鹏)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