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本市新就业群体服务升级

本市新就业群体服务升级

2025-03-22 14:29:00
北京日报
分享:

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两新”工委近日召开全市互联网平台企业党建工作推进会,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

  为进一步深入首都社会领域“友好之城”建设,推动新就业群体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本市围绕“完善一个体系、制定一套措施、建立一个系统、建设一批阵地”工作思路,制定了《北京市关于加强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的若干措施(试行)》以及相关工作指引,《北京市城市驿站建设导则十条(试行)》等3项文件,推动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措施“优化升级”,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贴心暖心服务。

  目前,全市共有互联网企业3000余家。全国百强互联网企业三分之一在北京,依托平台企业工作的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日活总量约33万人。

  新兴领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新引擎,也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为解决底数难摸清、群体难融入、效果难发挥的三重难题,北京市进一步健全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工作体系,提出“行业主导、企业联动、属地兜底”的工作路径,推动行业与区域、线上与线下、工作与生活、服务与管理的深度融合,构建“党建领方向、群体全覆盖、服务零距离”的新格局。

  据了解,本市以党建引领为纽带,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协同—社会参与”的治理共同体,激发新兴领域各类组织和群体的参与热情,为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目前,全市30余个行业开展了党建引领行业治理工作,组建369支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示范带动广大新就业群体参与“随手公益”等志愿活动,协助做好居民建议收集、文明教育宣传、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志愿服务时长已超9.7万小时。通过发挥新就业群体的职业优势,推动新就业群体从“管理变量”化身“治理增量”,实现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2024年5月以来,全市开展了新就业群体“友好之城”建设,实施“多元友好”“全面提升”“深度融入”三项行动,初步形成了首都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新路径。面对新就业群体在生产生活中的老问题和新需求,市委社会工作部制定了《北京市关于加强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的若干措施(试行)》及其工作指引。《若干措施》包括5大类11项举措,保障、服务、参与类措施就占了9条。其中,“算法友好”“劳资和谐”“帮扶到位”等被列入保障类措施中。

  在政治引领方面,通过织密组织体系,筑牢思想根基,加强教育管理,做好新就业群体团结凝聚工作。在服务管理方面,提出“站点统筹、服务暖心、发展可期”等3项举措,从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和区域工作实际出发,分类施策,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管用有效的多元服务保障。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算法友好”“劳资和谐”“住房适居”“帮扶到位”等4项举措,聚焦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妥善处理个性诉求与共性关切、当前矛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有效增强新就业群体获得感、归属感、荣誉感。

  本市还将整体推进“城市驿站”建设,建设一批24小时服务的“全时驿站”。根据《北京市城市驿站建设导则十条(试行)》,“城市驿站”应坚持首善标准、为民服务原则,以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丰富驿站内部设置,将驿站打造成服务新就业群体的一线阵地。驿站坚持“谁建设、谁管理,谁承诺、谁负责”,由建设单位履行驿站管理责任,由属地强化对驿站的日常管护。

  《导则》要求,新建驿站尽量在商圈内部、商业街旁、临街路口、社区附近,方便新就业群体就近使用。驿站应该在室外醒目位置安装统一标识,在附近区域规划电动自行车停车区。室内应配备桌椅、躺椅、饮水机、矿泉水、手机充电设备等物资,解决新就业群体饮水、热餐、充电、休息等基本需求,注意防火防电要求与通风换气需要,定期清洁。同时,应定期检查、巡视和维护,注重吸引更多资源投入驿站建设,保证驿站长久稳定运行。(王琪鹏)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本市新就业群体服务升级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