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部分
4.科技成就
(1)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
2024年3月2日13时32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密切协同,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的维修任务。
5时40分,航天员江新林打开问天气闸舱出舱舱门,这是航天员江新林首次执行出舱活动任务。随后,江新林登上机械臂,航天员汤洪波在舱壁自主转移,配合江新林舱外作业,航天员唐胜杰在核心舱内操控机械臂进行支持。
8时02分,江新林乘机械臂转移至相关作业点,展开核心舱太阳翼修复工作。此次出舱活动重点完成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维修工作,消除了前期因太空微小颗粒撞击产生的影响,经评估分析,太阳翼发电性能状态正常。
出舱活动期间,航天员还对空间站舱体状态进行了巡检。
13时32分,航天员汤洪波、航天员江新林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按计划,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还将开展大量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2)我国诞生第一口突破万米大关的科探井
今天(3月4日)下午,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万米大关,意味着我国在深地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塔科1井设计深度11100米,是亚洲第一垂深井,在深地科学研究和超深层油气勘探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3)长征八号改进型火箭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记者今天(3月4日)从航天科技集团了解到,长征八号改进型火箭二级发动机近日完成全系统试车,全面考核验证了使用新技术后全系统的方案合理性,标志着长征八号改进型火箭研制取得重大进展。该型火箭是我国未来中低轨主力火箭之一,计划今年下半年在海南文昌首飞。
(4)风云四号B星正式接替A星 服务全球天气监测
经过近1个月的漂移及业务调试,今天(3月5日),风云四号B星成功接替A星,继续为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和天气服务。相对于A星,风云四号B星时空分辨率更高、观测数据更优。
(5)川西气田全面建成投产
记者今天(3月11日)从中国石化获悉,四川盆地千亿方大气田——川西气田全面建成投产,预计年产天然气达20亿立方米,同时还将产出13万吨硫黄,为我国西南地区以及川气东送沿线提供更多清洁能源支撑。
(6)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建造完工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珠海建造完工。导管架作为海上油气平台的“地基”,支撑着整个平台的庞大身躯。“海基二号”作业海域平均水深约324米,总高338.5米,总重达37000吨。“海基二号”是我国首次在300米以上水深海域应用的导管架平台,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导管架平台自主设计建造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据了解,“海基二号”计划于近期海上安装建成后,将服役于珠江口盆地的中国首个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每天能处理近5600吨原油。
(7)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发电破万亿
今天(3月14日),国家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的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累计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8亿吨。目前,该基地已投产7座大型水电站、5个风光新能源项目。
(8)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运抵文昌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将执行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今天(3月15日)安全运抵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后续,该火箭将与先期运抵的嫦娥六号探测器一起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
(9)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贯通
今天(3月15日),广州至湛江高铁控制性工程——全长9640米的湛江湾海底隧道贯通。广湛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铁路客运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350公里,预计2025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10)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大洋作业顺利、圆满结束
北京时间15日,“雪龙”号结束了本航次走航观测调查任务,至此完成了在南极半岛邻近海域、宇航员海、普里兹湾的海洋生物、水体环境、沉积环境、大气环境及海冰环境综合调查任务。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大洋作业顺利、圆满结束。
(11)甬舟铁路富翅门公铁两用大桥正式开工
3月16日,甬舟铁路富翅门公铁两用大桥正式开工。全长约76.4公里的甬舟铁路连接浙江宁波与舟山,预计2028年具备通车条件。届时,长三角目前唯一不通铁路的地级市舟山将加入全国铁路网。
(12)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
3月20日上午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鹊桥二号中继星作为探月四期后续工程的“关键一环”,将架起地月新“鹊桥”。
飞行24分钟后,星箭分离,将鹊桥二号中继星直接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42万公里的预定地月转移轨道,中继星太阳翼和中继通信天线相继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接下来,鹊桥二号将在地面测控支持下,经过中途修正、近月制动,进入捕获轨道,最后进入24小时周期的环月使命轨道,成为继鹊桥中继星之后世界第二颗在地球轨道以外的专用中继星,为嫦娥六号月球采样任务提供支持。
由于月球始终有一面背对地球,着陆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受到月球自身的遮挡,无法直接实现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而探月工程四期的任务开展着陆探测以及采样地点,主要位于月球南极和月球背面地区,因此需要功能更广、性能更强的中继星,架设起月球对地新的“中继通信站”。
按计划,嫦娥六号将于2024年上半年择机发射,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将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开展月球环境探测等任务。
(13)我国成功发射云海二号02组卫星
3月21日13时2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远征三号上面级,成功将云海二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大气环境要素探测、空间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14)首批量子测量领域国家标准发布
随着量子技术的发展,利用量子特性突破传统测量技术极限的新一代精密测量技术——量子测量开始得到应用。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牵头编制的《量子测量术语》《量子精密测量中里德堡原子制备方法》《光钟性能表征及测量方法》《单光子源性能表征及测量方法》《原子重力仪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5项量子测量领域国家标准日前由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助力我国量子技术和产业发展。
与传统测量技术相比,量子测量能获得更为准确、稳定的测量结果,广泛应用于计量基标准、弱磁测量、引力波探测等领域,并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命科学、国防安全等领域中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此次发布的5项国家标准,以量子测量为切入点,重点解决量子产业中基础共性标准缺失问题,完善量子技术领域标准体系,支撑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量子测量术语》界定了量子测量相关术语和定义,规范了量子测量专业领域和相关领域之间的术语一致性和逻辑完整性,是量子测量领域重要的基础性标准,为规范和统一量子测量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石。
另外4项标准聚焦当前量子测量领域四个热点领域,提出具体技术要求。
《单光子源性能表征及测量方法》提出的单光子源性能表征方法,为极微弱功率水平下量子和经典光源的光谱、空间、时域分布等特性测量提供了可靠依据,极大提升光谱辐射度的测量极限。
《光钟性能表征及测量方法》对光钟最基本的频率稳定度和频率不确定度指标进行分类,规定测试流程和数据处理流程,主要用于相对论大地测量、光频基准比值测量、光频标准量值传递和光钟产品性能评价等重要场景,极大提升光钟性能指标的可比较性,助力光钟研究和产业发展。
《量子精密测量中里德堡原子制备方法》对里德堡原子的制备进行规范,为推动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精密测量技术在微波、太赫兹、通信雷达等领域应用奠定基础。
《原子重力仪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规定了原子重力仪性能指标要求和测试方法,保障原子重力仪在资源勘探、地质灾害监测、地球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
(15)2030年前中国将实现载人登月——“梦舟”“揽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发布消息称:经公开征集评选,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目前,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先期开展无人登月飞行,并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16)鹊桥二号中继星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国家航天局3月25日宣布,鹊桥二号中继星经过约112小时奔月飞行,今天0时46分,在距月面约440公里处开始实施近月制动,约19分钟后,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后续,鹊桥二号中继星将通过调整环月轨道高度和倾角,进入24小时周期的环月大椭圆使命轨道,按计划开展与嫦娥四号和嫦娥六号的对通测试。据介绍,近月制动是月球卫星飞行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次轨道控制,卫星必须在靠近月球时实施“刹车”制动,将其相对速度低于月球逃逸速度,从而被月球引力捕获,实现绕月飞行。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同步搭载的天都一号、天都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也于同日1时43分完成近月制动,进入其环月轨道,后续按计划实施双星分离。
(17)我国深水超大型海洋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3月25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珠江口盆地海域成功滑移下水。
“海基二号”高338.5米,重达近37000吨,创造了固定式海洋平台重量、高度、作业深度等多项亚洲纪录。
目前,我国已建成“深海一号”“海基一号”等一批深水超大型海洋平台,工程建设能力实现了从300米水深到1500米水深的重大跨越,深水装备自主研发设计、产品制造、测试验证及示范应用全产业链能力取得重要突破。
(17)我国成功发射云海三号02星
3月27日6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云海三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大气海洋环境探测、空间环境探测、防灾减灾和科学试验等任务。
(18)全疆单体规模最大的风储一体化项目首台风机日前成功并网发电
在我国“西电东送”重要工程——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项目的工地,千余名建设者奋战一线、加紧施工,工程计划在2025年6月全部建成投运。在新疆,全疆单体规模最大的风储一体化项目——哈密十三间房百万千瓦风储一体化项目首台风机日前成功并网发电,项目横跨哈密、吐鲁番两地,完成了绿电上网。
5.新法速递
(1)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日前,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
《行动方案》明确了5方面20项重点任务。一是实施设备更新行动。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提升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水平。二是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开展汽车、家电产品以旧换新,推动家装消费品换新。三是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四是实施标准提升行动。五是强化政策保障。
(2)中办印发关于做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提名评选工作的通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提名评选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
《通知》明确了提名评选工作总体要求,明确了提名人选范围和条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均可被提名,符合条件的已故人员可以追授。《通知》还明确了提名评选程序和工作要求。
(3)8部行政法规部分条款修改 13部行政法规废止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3月29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司法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该《决定》修改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8部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废止了《煤炭送货办法》等13部行政法规,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4)沪苏浙《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通过
近日,沪苏浙一市两省人大常委会分别表决通过《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5月1日起三地同步施行。《条例》对示范区内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创新发展、江南水乡文化、公共服务等跨区域协同制度作出全方位、多维度的规定。
6.地方要闻
(1)12023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亿元
日前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达81986.7亿元,比上年增长6.1%,占全国、西部地区的比重分别为6.5%、30.4%,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2)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开始铺装沥青路面
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工程——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昨天(3月3日)开始铺装沥青路面。全长约24公里的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计划今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届时,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从目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
(3)2024“二月二”老龙头全国舞龙大会举办
2024“二月二”老龙头全国舞龙大会今天(3月11日)在河北秦皇岛山海关开幕,来自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十余支舞龙队伍集体亮相,展现团结合力、奋发开拓的精神面貌,本次活动为期三天,辐射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
(4)财政部在香港成功发行2024年首期人民币国债
3月13日,财政部在香港面向机构投资者招标发行2024年首期人民币国债,发行规模120亿元,市场认购踊跃,认购倍数3.16倍。今年是财政部连续第16年在港发行人民币国债,人民币国债在港常态化发行将持续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5)2024年首场“千企雄安行”活动举办
3月14日,“2024首场千企雄安行”活动在河北雄安新区举办。活动邀请京津两地的高成长性科创型企业深入雄安新区考察,通过政策推介、对接座谈等多种形式,促进产业有序转移、精准承接与深度合作。
(6)黑龙江至荷兰首条中欧班列线路开行
3月14日,1列满载55个集装箱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哈尔滨启程,预计15天后抵达荷兰蒂尔堡,标志着黑龙江至荷兰首条中欧班列线路成功开行。该班列开通后,两地间货物运输时间较以往海运方式将节省三分之二。
(7)陕西清涧寨沟遗址考古发现中国年代最早双辕车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5日消息,陕西清涧寨沟遗址考古发现中国年代最早双辕车。寨沟遗址的贵族墓葬填土内普遍存在葬车的现象,其中一辆双辕车最为奇特,考古人员根据这辆车的形制特征,推测它或为金文及各类文献中记载的牛车或大车。
(8)珠海拱北口岸改造完成今天恢复通关
今天(3月15日),全国旅客通关量最大的陆路口岸——珠海拱北口岸出入境大厅改造完成,恢复通关。改造后,海关旅客通关主区域面积提升50%,将有效缓解每天早晚的客流高峰。
(9)《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印发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近日印发,方案提出:到202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到2035年,以绿色为底色的现代化北京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
(10)黑龙江省今年拟实施耕地轮作试点超2600万亩
今年,黑龙江省拟实施耕地轮作试点任务超2600万亩,试点以大豆、玉米轮作为主,优先考虑集中连片、面积较大地块等。这一举措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同时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试点申报工作将于3月27日结束。
(11)内蒙古全面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
日前,内蒙古各地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全部开工。今年,内蒙古将全力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计划高质量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500万亩,新增新能源装机1320万千瓦,配套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30万亩。
一是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项目区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是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脊梁。要以毛乌素沙地、库布其、乌兰布和沙漠为重点,全面实施区域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光伏治沙,显著减轻沙患、盐患等生态危害,为黄河“几”字弯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二是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项目区分布在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源区。要科学安排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现可治理沙化土地全覆盖,稳步提升林草植被盖度,“斩断”影响京津地区的风沙源,构筑起保护黑土地和粮食安全的生态屏障。
三是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项目区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是西北天然沙漠、戈壁的连片分布区。要加强重点风沙口治理和跨境沙源地治理,加强绿洲外围和沙漠边缘防风固沙林草带建设,确保沙源不扩大、不扩散。
(12)国务院关于设立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的批复(节选)
同意设立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合作区中方区域面积9.03平方公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中蒙边境公路口岸西北侧,四至范围为:东至公路口岸货运通道70米,南至边防部队网围栏,西至边防哨所600米,北至边防禁区南边界。合作区中方区域分东、西两区,按功能定位实行分区监管,并在区域间设立隔离设施。其中,东区面积4.31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公路口岸货运通道70米,南至边防部队网围栏,西至西经1路,北至边防禁区南边界;西区面积4.72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西经1路,南至边防部队网围栏,西至边防哨所600米,北至边防禁区南边界。合作区中方区域范围具体以界址点坐标控制,界址点坐标由商务部、自然资源部负责发布。
同意对合作区中方区域实施相关支持政策。支持建设国际医疗先行区,鼓励医疗新技术、新药品研发应用。支持研究规划建设合作区跨境铁路专用线。允许开展国际文化艺术品展示、拍卖、交易业务。地方通过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资金渠道,统筹支持合作区发展。支持配套金融服务,鼓励中资和外资银行机构入驻,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区内金融业,支持依法合规开展跨境投融资业务和个人本外币兑换业务,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允许引入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高水平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支持确有需求时按程序设立综合保税区。
(13)全国首辆“智能算力车”开进西安
3月19日,全国首辆“智能算力车”开进西安,将为陕西企业获取智能算力服务提供新选择。针对市场需求,中国电信2023年在全国首创“智能算力车”解决方案——部署快、成本低,可随叫随到,快速将算力送达客户指定地点;独立组网运行,或仅与客户内网相连,保障数据的私密与安全,还可通过多车级联,灵活扩展为“智能算力车”集群,提供更大规模的算力资源,支撑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
据测算,在算力中每投入1元,平均将带动3元至4元的经济产出。此次全国首辆“智能算力车”开进西安,不仅将为陕西企业提供随用随到、安全可信的智能算力服务,还将赋能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在交通领域,“智能算力车”可训练交通出行大模型,助力交通路网规划和指挥调度;在医疗领域,“智能算力车”可训练影像多模态大模型,提升医院诊疗水平;在金融领域,“智能算力车”可为金融机构在风控、营销等多领域打造全景方案,助力金融行业智能升级;在工业领域,“智能算力车”可为制造企业仿真设计、生产制造等场景提供独享算力保障,实现降本增效。
(14)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通过预验收 预计4月正式封关运行
记者从北京海关了解到,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保区——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昨天(3月25日)通过封关预验收,预计4月正式封关运行。中关村综保区将以集成电路和医药健康产业为核心,以人工智能和科技服务产业为重点,拓展总部经济等保税服务业态。
(15)第四届消博会首批进境展品顺利通关
记者从海口海关了解到,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首批进境展品今天(3月26日)顺利入境通关,运往展会现场。首批展品来自意大利,主要为化妆品类
(16)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开幕
今天(3月28日),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四川成都开幕。大会以“极视听·强赋能”为主题,围绕壮大主流舆论、深耕精品内容、加强国际传播等议题展开,共包含40多场主题论坛和发布活动,还举办了“新技术与精品节目”特色展,并发布2024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17)2024年中华鲟放流活动今天启动
今天(3月28日),2024年百万尾中华鲟放流活动在湖北宜昌正式启动,20余万尾不同年龄梯队的中华鲟被放归长江。据了解,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野生资源呈下降态势。今年中华鲟繁育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本年度成功培育超过百万尾放流规格中华鲟幼鱼。
(18)2024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举行
2024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今天(3月29日)举行。21个重点产业链及细分赛道代表性项目现场签约,经信、金融、规划资源等多部门联合发布2024“投资上海”政策包,进一步支持企业来沪兴业投资。
(19)花开北京·2024全民赏花季启动
花开北京·2024全民赏花季暨北京森林文化系列活动今天(3月29日)启动,推出百处赏花片区、百项生态文化活动和百种家庭园艺产品,打造“游、赏、品、秀”的生态文化盛宴。市民可通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的赏花地图,选择踏青赏花目的地。
(20)海南自贸港船舶通航管理新规明起施行
《海南自由贸易港船舶通航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明天(4月1日)正式施行。《办法》旨在规范海南自由贸易港海上船舶航行、停泊、作业的秩序,促进海上交通安全与预防船舶走私协同管控,便利船舶进出自由贸易港,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21)2024年京津冀骨灰撒海启航活动今天举行
2024年京津冀骨灰撒海启航活动今天(3月31日)在天津渤海湾举行。我国骨灰撒海活动已有30多年的历史,共有20多万份逝者骨灰撒向大海,节地生态葬得到越来越多家庭认可。
7.我国已建设46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以来,中央资金累计投入近130亿元,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增至4万多个,已建设46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321个高水平中医重点学科。
8.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于3月1日播出
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于今晚3月1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八点档播出。崔兴国、杨戌雷、董礼涛、彭菲、张国云、吴顺清、潘从明、许映龙、李辉、张帅坤等10人当选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9.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2024年3月3日,全国妇联在京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大会表彰了10名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300名全国三八红旗手、200个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受表彰代表张雨霏、邹韵、董静作了发言。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妇女发展实现全方位进步。希望广大妇女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谱写“半边天”更加绚丽的华章。
10.我国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实现稳中有升
2024年3月3日是第11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国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实现稳中有升。其中,大熊猫野外种群从上世纪80年代的约1100只,增长到现在的近1900只。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从40年前仅存2群、不到10只,增长到现在的6群、37只。朱鹮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加到现在的1万多只。藏羚羊野外种群由上世纪90年代末的6万到7万只,恢复到现在的30多万只。野生攀枝花苏铁增加到38.5万株,成为欧亚大陆自然分布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天然苏铁群落。同时,我国还持续开展了德保苏铁、杏黄兜兰等206种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工作。
国家林草局监测显示,目前,全国65%的高等植物群落、74%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300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
11.跳水世界杯蒙特利尔站落幕 中国队包揽9金
2024年跳水世界杯加拿大蒙特利尔站比赛当地时间3号落幕,中国跳水队在最后一个比赛日再夺四项冠军,包揽了此次比赛的全部9枚金牌。
12.各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弘扬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历久弥新。今天(3月5日)是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各地各部门以多种形式传承弘扬雷锋精神。
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国文联等联合主办的“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今天在北京启动,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同步推出文化惠民等一系列服务活动。
13.2023年我国锂电池行业总产值超1.4万亿元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2023年,我国锂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总产量超过940吉瓦时,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此外,2023年我国锂电池出口总额达到457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3%。
14.2024年“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发布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4年“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黄会林、张荣华、柯晓宾、张雨霏、苏琴、石玉莲、刘菊妍、惠敏莉、付巧妹、左莉等10名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光荣入选。
15.我国发现首个深水深层油田
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在珠江口盆地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油田——开平南油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02亿吨油当量,是我国在深水领域自主发现的最大油田。
16.我国千兆城市数量突破200个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07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形成覆盖超5亿户家庭的千兆网络服务能力。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围绕国家算力枢纽等布局新建130条干线光缆,实现算力网络的高效互通。
17.我国将2573个水体纳入美丽河湖建设
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生态环境部今年确定将2573个水体纳入美丽河湖建设。
生态环境部明确,美丽河湖建设,要突出“美”的核心导向,具备“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等基本条件。确定了生态用水保障、水生植物保护、水生动物保护等6项参考指标。2021年我国启动美丽河湖建设以来,各地分阶段梯次推进,已先后筛选出深圳茅洲河、厦门筼筜湖、浙江千岛湖等56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曾经是珠三角污染最重河流的茅洲河,通过持续治理修复,如今已经焕发了新生。近日,一座新扩建泵站又在深圳茅洲河完成改造,正式投入使用。
今年,生态环境部将加大力度,推动各地创新举措建设美丽河湖,计划到2027年,确定的2573个水体中,有40%左右基本建成“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
18.牢记嘱托 江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牢记总书记嘱托,江苏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不断厚植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两会刚结束,全国人大代表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汉根就赶回企业生产研发一线,与技术团队研究推动新一轮技术升级。就在不久前,缪汉根所在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成功从石化生产过程中主动捕捉二氧化碳,并转化为锂电池生产的重要原料,实现了二氧化碳向高端新材料的转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现场聆听的缪汉根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江苏,传统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营收总额的六成多、利润的五成多。牢记总书记嘱托,眼下,江苏正全面开展传统产业焕新工程,针对冶金、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制定专门方案,开展工艺装备、产品技术、业态模式等焕新行动,力争到今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不断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
同时,江苏还聚焦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这里是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实现了半导体光电子产线全链条贯通,可以完成从晶圆材料到芯片生产的全链条实验,极大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创新能力。
与传统实验室不同,创新中心汇聚了40多家企业的研发人员,大家根据需求进行组合,共同完成项目研究。
落实总书记要求,江苏各地积极行动,因地制宜,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在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围绕5G到6G网络通信迭代的软硬件技术研发稳步推进;在镇江,一系列关注高技术船舶新能源动力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正在进行;在无锡,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加紧建造……
今年,江苏将组织实施40项重大基础研究、40项科技重大攻关、80项前沿技术研发项目,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创新活力。
19.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部署开展
记者昨天(3月13日)从中央网信办了解到,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11部门近日部署开展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将以市或县为单位,按照智慧农业、乡村数字富民产业、乡村数字治理等6个方向,分类开展。
20.14条具体政策举措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商务部、中央网信办等9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从搭建多层次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14条具体政策举措,进一步提高农村电商就业创业带动能力。
21.中国对瑞士等6国试行免签政策今起实施
3月14日开始至11月30日,中国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上述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签入境。今天国内各大口岸陆续迎来政策实施后的首批入境旅客。
22.“中国经济展望”大使圆桌对话活动在北京举行
3月15日,“中国经济展望”大使圆桌对话活动在北京举行。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经济学者与20多位驻华使节和相关国际组织负责人面对面,解读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并就“中国经济”相关话题深入交流。
23.总台2024年“3·15”晚会今晚播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3·15”晚会今晚(3月15日)20时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晚会聚焦“共筑诚信 共享安全”主题,重点关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晚会还将在央视财经、央视频客户端和央广经济之声、央视网等同步播出。
24.我国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生态环境部3月15日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将加速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的数智化转型,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意见》明确,我国将加速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创新监测手段,实施四大监测能力建设工程。
今年,生态环境部计划将2.5万个地方监测站点与国家联网,进一步提升监测网络的代表性和覆盖面。在1000余个国控站点实施监测装备更新与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新技术应用场景。
“十四五”以来,我国加速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目前,国家直接监测的各类环境监测点位总数已经达到3.3万个,基本实现了天空地海全覆盖,涵盖环境质量、生态质量和污染源监测三大方面,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25.南水北调累计调水突破700亿立方米
截至3月18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以来,累计调水突破700亿立方米,提升了沿线大中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空间。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从江苏江都抽引长江水,提水北送,向沿线江苏、安徽、山东省调水,2013年11月建成通水。中线一期工程自丹江口水库引水北上,途经河南、河北,到北京、天津,2014年12月建成通水。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7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近一年半的水量,沿线1.76亿人从中受益。如今,南来之水已成为沿线7省市40多座大中城市的主力水源。其中,南水占北京城市供水70%以上,几乎占天津市主城区供水量的100%。
26.五部门部署加快补齐城市污水管网短板
3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快补齐城市生活污水管网短板,按照每5—10年完成一轮城市生活污水管网排查滚动摸排的要求,持续推进管网现状评估和修复工作。同时,全面开展超使用年限、材质落后、问题突出排水设施的更新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城市适度超前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规模化污泥集中处理处置设施。到2027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设施空白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3%以上,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综合效能显著提升。
27.纵深推进追逃追赃和跨境腐败治理 “天网2024”行动正式启动
3月19日,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和跨境腐败治理工作办公室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2024年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和跨境腐败治理工作。会议决定启动“天网2024”行动,推动一体构建追逃防逃追赃机制。其中,国家监委牵头开展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公安部开展“猎狐”专项行动,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公安部开展预防、打击利用离岸公司和地下钱庄向境外转移赃款专项行动,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追赃专项行动,中央组织部会同公安部等开展违规办理和持有证件专项治理等工作。
28.我国渤海中北部勘探发现亿吨级油田
我国渤海中北部海域勘探发现亿吨级油田——秦皇岛27-3油田,油田平均水深约25米,单井日产原油约110吨,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达1.04亿吨。这是自2019年以来,渤海海域连续发现的第6个亿吨级油田。
29.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
3月21日是第12个国际森林日。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高质量国土绿化,森林面积由十年前的31.2亿亩增加到现在的34.65亿亩,森林覆盖率由21.63%提高到24.02%,森林蓄积量由15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94.93亿立方米。通过大规模国土绿化,我国近20年来为全球贡献了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
30.广州将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和残特奥会开幕式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残特奥会将于2025年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举办,广州将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和残特奥会开幕式。接下来,粤港澳三地还将在运动会会徽、吉祥物、主题口号、火种采集和传递等方面开展系列文化体育活动,促进体育产业领域协同发展。
31.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揭晓
3月22日上午,国家文物局揭晓“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十大考古发现中有7项是史前和文明早期项目,包括距今10万至1万年的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距今7000年前后的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距今5000到3000年前后的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河南永城王庄遗址、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陕西清涧寨沟遗址,众多聚落的重大考古发现勾勒出各地区初期的文明形态。
另外3个项目自秦代至元明时期,包括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
32.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77.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3月22日发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337.7万个,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
33.世界水日首届“节水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也迎来中国水周。首届“节水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在陕西西安启动,全国多地同步联动。水利部数据显示,我国已连续8年用水总量稳定在6000亿立方米左右,2023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37.7%,重点领域节水取得阶段性成效。
34.2023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99097亿元 海洋经济复苏强劲
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9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6%,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7.9%,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
海洋制造业比上年增长7%,高于全国制造业增速2个百分点。其中,海洋船舶工业增长17.6%,海洋船舶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扎实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35.我国将在七大领域推动设备更新
今年,国家将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7大领域推动设备更新,有望形成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开展汽车、家电、家居等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有望释放万亿规模的市场潜力;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2030年前每年至少需要新增投资2万亿元以上。
今年以来,随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多项先行指标继续向好。2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预期指数都持续扩张,截至3月22日,全国统调发电量增长10.5%,工业用电量增长9.4%。今年,国家将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36.境外来华人士数字人民币支付指南发布
中国人民银行3月18日发布境外来华人士数字人民币支付指南。根据指南,数字人民币APP境外版,已经支持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手机号注册账号、开通钱包。境外来华人士开通匿名钱包不需要前往柜面,也不需要提供护照等身份信息或办理境内银行账户。
37.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3月26日举行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即将在3月26日正式开启,本届年会吸引了3000多名中外嘉宾出席,其中包括一大批外国现政要、前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等。
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为主题,设置“世界经济”“科技创新”“社会发展”“国际合作”四大板块,涵盖40多场分论坛活动。与会的中外嘉宾将围绕“中国经济展望”“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议题,探寻重建信心、共促发展之道。目前,年会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将突出“绿色办会”的特点,整个年会期间使用100%的绿电。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也于今天正式启用,截至目前,新闻中心注册记者已达1100多人。
为期4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今天(3月26日)举行,本届年会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代表参会。
38.教育部要求各地确保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活动
3月25日,记者从第8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主题活动上获悉,教育部明确各地要确保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活动。今年,教育部还将在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地区和改革试验区,落实中小学生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每个班级每个月开展一次视力检测等措施,引导青少年增强近视防控意识。
39.我国5G用户数达8.51亿 规模已超4G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今年1—2月份,我国电信业务总量保持两位数增长,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和中国广电共发展移动电话用户17.46亿户。其中,5G用户达8.51亿户,在用户总数中占比达48.8%,超过4G用户数近1亿。
40.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保持稳定 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全国城乡居民医保费用集中征缴已基本结束,我国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目前,国家财政对居民参保的补助增加到不低于640元,居民医保能报销的药品达到3088种,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
41.22项具体政策措施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3月28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完善餐饮标准体系,培育认定一批中华美食街区,发展社区餐饮、老年助餐服务等22项具体政策措施,进一步释放餐饮消费潜力。
42.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布四项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制度创新成果
今天(3月28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布了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领域探索形成的制度创新成果,包括“跨域统一生态环境准入制度”“跨界饮用水水源地共同决策、联合保护和一体管控机制”等四项成果,这是针对跨区域共保联治普遍性问题、重难点问题所进行的有效探索和经验总结,已经具备较好的实施成效。
43.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首次超过50%
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了解到,目前,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所占比重已超过七成,数量超过300万件。企业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专利产出和转化的主体。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的《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1.3%,首次超过50%,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连续5年保持增长态势。我国企业用于自主品牌产品的发明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是用于代加工产品的发明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的两倍多,专利与品牌综合运用效益更加突出。
44.我国新增6处世界地质公园 总数增至47处居世界首位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国推荐申报的吉林长白山、福建龙岩、江西武功山、湖北恩施大峡谷—腾龙洞、贵州兴义和甘肃临夏六处地质公园,日前正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至此,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增至47处,居世界首位。
世界地质公园与世界遗产、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并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三大旗舰品牌。我国世界地质公园在保护具有国际价值的地质遗迹、利用区域内独特的自然遗迹和文化遗产等方面,积极探索出符合地方实情、展现地域特色的保护利用模式。
目前,全球共有世界地质公园213处,分布在48个国家。
45.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
今天(3月30日),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云南昆明开幕。论坛为期两天,以“奋进新征程,担负新使命”为主题,梳理总结了我国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年来,网络媒体守正创新、变革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显著成效,交流探讨当前网络内容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中央网信办2024年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项目暨“万千气象看中国”网络传播活动同步启动。
46.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和项目公布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公布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名单,共包括45家企业和81个项目。按照《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我国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生态体系建设基本完成。
47.2024年西部计划报名通道开启
3月31日,202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报名通道正式开启。从即日起至5月中下旬,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西部志愿汇”或登录西部计划官网注册报名。服务内容分乡村教育、基层青年工作等8个专项,服务期1—3年。期满后,志愿者在考研、报考公务员等方面享受一系列保障政策。
二、国际部分
1.俄进行“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训练
俄罗斯国防部3月1日称,俄导弹部队当天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进行了“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训练,导弹顺利击中位于堪察加半岛的靶场指定区域。俄国防部称,此次发射训练是确认该导弹的战术、技术和飞行特性。
“亚尔斯”是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搭载可分离弹头,最远射程可达1.1万公里。
2.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取得务实成果
世界贸易组织第13届部长级会议于2024年3月2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闭幕,会议通过了《阿布扎比部长宣言》,承诺加强多边贸易体制,继续推进世贸组织改革。会议期间,中方发挥的积极建设性作用赢得广泛赞誉。
3.北约军演在北欧举行 俄称致局势升级
据挪威国防部官网3日的消息,“北欧响应2024”军事演习当天开始举行,主要地点为挪威、瑞典和芬兰,来自美英等10多个北约国家的超2万名士兵参加。该演习是北约大规模联合军演的一部分。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北欧响应2024”军演将导致紧张局势升级,俄罗斯会作出回应。
4.主要产油国宣布自愿减产措施延至6月底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处3日发表声明说,多个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决定把今年第一季度日均220万桶的自愿减产措施延长至6月底,以维护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与平衡。沙特阿拉伯当天宣布,将把日均100万桶的自愿减产措施延长至6月底。俄罗斯宣布,今年第二季度自愿日均减产47.1万桶,略低于第一季度日均50万桶的自愿减产量。伊拉克、阿联酋等也宣布将第一季度的自愿减产措施延长至6月底。
5.德国供电设施疑遭纵火 特斯拉工厂停产
德国首都柏林东南部的格林海德一座高压电塔5日发生火灾,导致停电,附近的美国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公司德国工厂生产暂停。当地警方称,大火未蔓延至特斯拉工厂。当地一个谴责大型工厂影响环境的组织宣称对此负责。厂方称,暂时无法确定恢复生产的具体日期。
6.波兰农民再次在华沙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
大批波兰农民6日在首都华沙举行抗议活动,反对欧盟农业政策以及欧盟对乌克兰农产品的支持政策。部分抗议者与警察发生冲突。波兰总理图斯克近日曾表示,如果欧盟不采取行动保护欧盟市场,波兰不排除将针对乌克兰农产品的进口禁令扩大到其他商品。
7.欧洲央行将欧元区增长预期下调至0.6%
欧洲央行7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继续将三大关键利率——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维持在4.50%、4.75%和4.00%不变。欧洲央行认为欧元区短期内经济活动仍将低迷,今年经济增长将放缓,将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由0.8%下调至0.6%。
8.生产生活成本上升欧洲多国抗议罢工不断
西班牙、捷克等国农民7日举行示威活动,抗议欧盟农业政策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要求当地政府和欧盟采取措施保障农民利益。示威者驾驶拖拉机等农用车辆堵塞当地道路,连接西班牙和法国的高速公路以及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交通出现混乱。德国铁路交通和航空业工作人员7日举行罢工,抗议高通胀导致的生活成本上升。德国当天大量火车和航班取消,当地民众出行受影响。
9.欧元区欧盟去年第四季度经济环比零增长
欧盟统计局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欧元区及欧盟2023年第四季度经济环比零增长。欧洲经济界人士认为,“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经济负增长,拖累欧元区整体表现。由于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等因素,欧洲经济面临的压力持续增大。
10.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定于7月26日晚举行
巴黎奥组委8日正式公布,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将于当地时间7月26日晚7时30分、北京时间27日凌晨1时30分开始。现场观众的人数从最早预计的60万缩减约一半。本届奥运会开幕式将在塞纳河上举办,这也是首次在开放式区域举行奥运开幕式。
巴黎奥运会将于7月26日至8月11日举行,残奥会将于8月28日至9月8日举行。
11.美媒称拜登和特朗普锁定总统候选人提名
据美国多家主流媒体测算和报道,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和前总统特朗普12日在最新一轮初选中都赢得足够的党内代表票数,分别锁定2024年总统选举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如不出意外,两人将再次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对决。
12.第20届冬季听障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创最好成绩
当地时间12日,第20届冬季听障奥运会在土耳其埃尔祖鲁姆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7枚金牌、7枚银牌、6枚铜牌,列奖牌榜第一位,金牌榜第二位,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其中单板滑雪队和越野滑雪队均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13.联合国报告呼吁集体行动解决发展不均衡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3日发布2023年至2024年《人类发展报告》。根据报告公布的数据,2023年以“人均国民总收入、教育水平和预期寿命”三项基础变量计算得出的全球人类发展指数预期将反弹至历史新高。不过,在多数贫困国家和地区,该指数仍未恢复到新冠疫情前水平。报告指出,国际社会需要通过集体行动解决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多边主义将起到重要作用。
14.普京当选连任俄罗斯总统
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3月18日表示,俄总统选举已完成99.59%的选票统计,结果显示,普京以87.33%的得票率,当选连任俄罗斯总统。俄中央选举委员会称将于21日正式宣布此次选举结果。
普京今天在竞选总部发表讲话,他表示本次选举结果体现了选民的信任和期望;俄罗斯将会进一步向前发展,变得更坚实、更强大、更高效。他表示将在新的任期继续推动国家发展。其中,特别军事行动问题和加强俄罗斯联邦的国防能力是其新任期的主要任务之一。
15.塞尔维亚总统提名防长为新总理人选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30日宣布,提名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武切维奇为新一届政府总理人选。武切维奇现年50岁,曾任诺维萨德市长,自2022年10月起担任塞尔维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本月20日,塞尔维亚政府前任总理布尔纳比奇当选为塞尔维亚国民议会议长。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