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职场人秉持“上班当同事,下班不认识”的原则,但如果对方跟你有交情,或者曾经帮助过你,人也很nice的同事跟你诉苦,该怎么办呢?
对于倾诉烦恼的一方来说,听到“别想太多”、“你应该这样做”这类安慰句时,心里反倒觉得“这不是我要的”、“为什么你都不懂我”却又担心气氛变僵,只好默默退开。
那么,哪些“安慰”在对方接收时会变成另一句刺耳的话呢?
一、“别想太多”=你的感受不重要
身边的好友、要好的同事找你诉苦,必然是很在意TA所发生的事,期待有人能懂TA的心情;当你说别想太多或急着转移话题、说笑话,都像是赏了对方一巴掌,让TA觉得你说的是“你的感受不重要”。心理学依恋理论告诉我们,人们除了将另一半视为生活与心灵避风港,也常期待从关系密切的朋友、家长身上得到支持与关心;若你总是泼对方冷水,很可能影响到彼此关系,难以持续维系同样的热度,让对方默默退后一步。
二、“我当初也是……”=“你遇到的没什么”
也许你想通过自己的悲惨经验,让对方觉得舒坦些;也许你想展现自己克服难关的英勇样子,成为对方的楷模。但急于讲自己的故事,到了对方的耳朵里,就变成了“其实你遇到的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我也有啊”,无形中就给了对方软钉子,让TA不想再互动下去,无法进一步有效安慰。
三、“你应该这么做……”=“你就是不够好”
我们常被训练成别碰情绪,并习惯用理性来处理人们的苦水,迅速用过来人的样子讲道理、评是非、装成熟、给意见,想尽快帮对方解决问题。但这么做,很容易让对方觉得“你真的了解我的情况吗?”“所以我没做好喽”;不到那无法收下你努力想出来的建议,心情可能更差!找解决方法并非不重要,但当人们受到挫折、委屈,处于负面情绪时,会希望先得到的是关心、包容、鼓励;“情绪宣泄”永远比“事件解决”或“检讨对错”更优先!
那么,当别人向你诉苦时,要如何应对呢?
一、专心聆听
别满脑想抢话、发表意见,先好好听对方说话吧!若是当面互动,可运用“嗯嗯”或点头来鼓励对方继续讲下去,让TA的情绪可以通过叙说得到宣泄的效果。更何况,了解事件全貌也能帮你给出更精确的建议。
二、简单提问(发生什么事,后来呢,那你怎么回)
别安静过头完全都不说话,透过简短问句可让对方描述更多,让你了解情况,也能让TA感受到你愿意靠近、了解,进而愈说愈多。继续抒发情绪。
三、附和(怎么样?真的吗?)
所谓情绪优先,说穿了就是对方想要你拍拍时,别急着讲道理。请先以同理的角度相应TA,这会让对方觉得“你跟我是一国的”、“你站在我这边”,而更愿意与你分享、让你更亲近。
当对方情绪舒缓后,你也了解了来龙去脉,这时就可以分析局势并共同想解决之法。
记住,永远别一副“听我的才是对的”、“你怎么都不会”的模样,这只会让对方把你拉入黑名单!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