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坛简介
中国民航大学民航强国青年学术论坛旨在围绕“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建设目标,搭建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的舞台,邀请海内外青年才俊,聚焦国际学术前沿和学校战略发展需求,通过大会报告、学术研讨、政策宣讲等形式,开拓视野、加强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学术创新,增进海内外青年人才对民航事业、天津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深入认识,加强对中国民航大学发展战略、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等的全面了解,感受中国民航大学在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建设中的使命和担当。
本次论坛设置1个主论坛和6个分论坛,将于2025年1月中上旬在北京大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
二、论坛主题
汇蓝天英才,强民航建设。
三、人才需求
(一)学科领域
顶尖安全:安全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一流交通: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气象
知名航宇: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精品信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运输大数据工程、电子信息
交叉理学:数学、物理学
特色文管: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法学、外国语言文学、国际商务、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不同层次优秀人才提供直聘、长聘、预聘等全覆盖的人才岗位,实施“蓝天英才引育计划”(包含蓝天教学名师、蓝天特聘学者、蓝天特聘专家三个系列)。
1.战略科学家:两院院士;重要国际航空组织或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国际知名航空航天企业总工程师;具有相当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的海内外著名学者。
2.领军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在学术前沿、教育教学、民航发展核心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在海外高水平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以上或相当职务。
3.拔尖青年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在相关领域取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有发展成为国家级青年人才或该领域带头人的能力和潜力。
4.长聘教授:年龄一般不超过52周岁。一般应主持不少于2项国自科面上或社科基金,或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成果二等奖及以上;或者在海外高水平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以上或相当职务,主持海外重要科研项目或完成高水平成果转化。
5.预聘教授:年龄一般不超过38周岁。具有
博士后经历或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两年以上科研经历。有很强的创新活力和学术潜能,在研究领域内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突出的学术成果。主持过国自科面上或社科基金,或在海外有主持过科研项目的经历。
6.预聘副教授:年龄不超过35周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具有独立承担重要科研项目的经历或已经取得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主持过国家级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或在海外有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科研项目的经历。
7.博士后: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已取得较好的学术成果。
四、支持措施
(一)高水平人才
1.待遇支持。提供有竞争力的协议薪酬、安家补贴、科研经费以及必要的办公条件和实验场所。
2.科学研究。学校支持人才在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和科研平台基地建设项目立项,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各项人才支持计划。积极利用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关系,为人才开展重大项目攻关搭建平台,促进其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
3.团队建设。学校重点支持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组建交叉融合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在人力、物力、政策等方面给予组建团队支持,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团队。
4.配套服务。对于高水平优秀人才,聘为博士生导师,优先支持招聘青年教师、博士后人员,研究生招生指标予以政策性倾斜。对于全职引进的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A岗以及海外优秀人才,可协商解决配偶工作;其他人才配偶,在满足学校进人条件的基础上,优先录用。协助解决引进人才子女入学问题。
(二)博士后
1.待遇保障。在站期间取得的超出约定任务之外的突出业绩成果可按学校相关规定申请奖励;鼓励申报人才计划、资助项目、创新创业大赛,享受国家、地方的各项激励措施;提供过渡住房或租房补贴,享受学校职工工会待遇,子女入学优质附属幼儿园和合作共建小学。
2.发展支持。出站考核优秀的A类博士后,如申报学校教师岗位,招聘指标单列;在站博士后在聘期内工作满两年后,可申请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在站期间入选重要人才计划或取得重要成果,出站应聘学校教师岗位,可按照高水平人才引进政策执行。
五、申请方式
电脑端报名链接:https://www.acabridge.net/#/zgx/enroll/381?s_id=1100&o_id=1886
手机端扫描下方二维码完成报名:
报名截止日期为北京时间2025年1月2日,学校组织专家对申请人进行综合评价,近期将向受邀者邮箱发送参会邀请函。
六、差旅费用
论坛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受邀线下参会的学者需自行预定往返机票按期参加,相关报销细则随邀请函发送。
七、联系方式
中国民航大学人事处
联 系 人:郭老师、张老师
联系电话:(022)24092163
电子邮箱:rsc@cauc.edu.cn
八、学校简介
中国民航大学主校区位于“渤海之滨”的天津市,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局。学校坚持教学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和以工学为主,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1951年,毛泽东主席任命学校首任校长,周恩来总理选定校址,奠定了新中国民航人才培养的基石,开启了新中国民航科教事业的崭新篇章。
按照“一校多区、布局合理、协同发展”的思路,天津市东丽校区以“支撑”为主,培养高水平人才,打造平台重器,解决民航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天津市宁河校区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培训”,扩展新方向;北京大兴民航科技创新基地以“引领”为主,建设“未来航空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探索以“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事特办”的方式建设“人才特区”;新疆、朝阳、内蒙古飞行学院分别定位高端飞行员培养基地、科技创新验证基地、临空产业转化基地。
学校构建了“顶尖安全、一流交通、知名航宇、精品信息、交叉理学、特色文管”民航顶尖学科生态。现有中国民航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安全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程学和数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和天津市高校顶尖学科培育计划。交通运输、航空宇航和民航信息安全与应用等5个学科群入选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学校现有4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2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拥有国家级领军人才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拥有民航特聘专家、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行业专家23人;拥有天津市杰出人才、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等省部级人才80余人;入选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8人,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3人。
学校坚持“超前探索、领先创新、夯实基础、支撑发展”的理念,围绕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着力建设民机安全性与适航、空域融合安全运行、未来机场与智能装备、通用航空与智能网联、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五大研究院,创建国际航空法学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和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形成“五纵一横一园”科技发展新格局,协同打造航空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学校发起成立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天津市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形成集聚效应,推动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科创和产业共同发展。
学校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融合发展,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致力于成为民航领域的高等教育引领者、科技创新示范区、政策咨询智力库、国际交流排头兵,努力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诚邀全球英才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