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中蕴含着机遇,随着新赛道、新业态的出现,就业领域不断拓展,为年轻人提供了就业新方向
■如果高校的课程不能跟上学科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就难以培养出更有竞争力的学生,教育也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完善创业担保贷款、职业培训补贴等稳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以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新的一年锚定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代表委员展开热议、建言献策。大家共同期盼,更多人能够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凝聚合力,共同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过去一年,上海稳岗扩岗、技能提升等一揽子稳就业政策加快落实,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帮扶力度持续加码,227个“楼门口”“家门口”的社区就业服务站相继建成,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全面升级,新增就业岗位60.6万个。
从国家统计部门抽样采集并按照国际劳工组织标准计算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来看,去年5月以来,本市城镇调查失业率逐月下降,至去年底已回落到较低水平,全年平均值为4.5%,低于全国0.7个百分点。
如何扩容提质?在市人大代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看来,挑战中蕴含着机遇。比如,随着新赛道、新业态的出现,就业领域不断拓展,为年轻人提供了就业新方向。中智招聘网对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进行预测后也发现,新能源、电子通信、机械制造等行业企业仍有大量招聘需求,较上一届上涨22.37%,生物工程、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企业释放职位数同比提升17.23%,在吸纳就业方面均有较大潜力。
汪泓建议,高校可紧密结合社区所需,优化调整专业,着力培养年轻人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投身新行业、适应新模式。
市人大代表,宝山区顾村镇沈杨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朱燕军认为,拓展就业渠道,可以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让更多人认识到基层也有广阔空间。
协同发力,多措并举帮扶重点群体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上海还将精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多年来,上海一直将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开展培训、给予补贴、安排见习等多种手段,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
“向大家报告一下,我们去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还是比较高的。”政协教育界别的会场中,市政协委员、市教委体育卫生艺术科普处处长陈华介绍。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1179万,人数相比去年又有增加。代表委员也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亟待社会方方面面一起行动起来。
“这些年来,一些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越来越明显,并且还在持续。这个群体的潜在总量在慢慢增大,这将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市政协委员、王沛诗大律师事务所执业大律师王沛诗建议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一线工作,政府也需要推出更多援企稳岗的实招以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同时,也需要科学拓宽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市政协委员、京东集团副总裁罗耀发建议,要发挥政府在企业与高校间的桥梁作用,大力动员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积极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组织开展专项对口的公益岗位对接会。还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互联网+就业”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目前上海已经建成200多个社区就业服务站点,打造了‘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下一步可以与全市高校携手联动,令就业服务圈与高校无缝衔接。”
市政协委员、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指出,如果高校的课程不能跟上学科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就难以培养出更有竞争力的学生,“我们的教育也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教材不能及时更新,也要做一些补充教学的‘微课程’”。
安心暖心,保障灵活就业人员权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实施灵活就业人员服务保障行动”。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用工形式和就业方式相对灵活,与之相适应的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形成。”市政协委员、上海燃气市北销售有限公司销售服务部员工张畅敏在以往的调研、会议中,了解到不少外卖小哥的困扰,“他们在职业伤害、工资支付、社保政策等领域的维权中,往往难以得到及时、充分的保障”。
事实上,这些年政府面向灵活就业权益保障的政策和服务也在逐步跟进。去年发布的《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首设“灵活就业”专章,完善了灵活就业促进措施,让灵活就业人员更有安全感。
“灵活就业人员被纳入了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体系,同时可按照国家和上海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也可按规定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岗位补贴等。”市人大代表、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主任方研翔说。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