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讯 (通讯员 甘仁轩)近年来,甘肃省人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省各级调解仲裁机构把做好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作为人社部门践行“枫桥经验”的主阵地,探索调解仲裁一体化工作方法路径,为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直面“急难愁盼”,创新服务平台。省人社厅举全系统之力在全国首创打造省市县三级105个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对企业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事项统一受理、统一交办,实现全业务覆盖、全流程压缩、全系统贯通,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各级人社部门在“直通车”平台嵌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功能,前移工作触角,搭建以调解仲裁、劳动监察等为主的专业调解平台,集聚跨部门调解资源,提供咨询、协商、调解、仲裁申请“一体化”服务,妥善化解了一批劳动人事争议矛盾纠纷。
突出关口前移,强化源头预防。省人社厅联合相关部门出台的《甘肃省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18条落实措施,对35项重点任务实行清单式管理。在工作中,注重发挥人社部门的牵头作用和调解仲裁机构的“主力军”作用,在“抓前端、治未病”上下功夫,从“等案上门”向“服务上门”转变。省人社厅在全省14000多个行政村创新设立乡村创稳网格员公益性岗位,助力基层调解组织提升争议源头发现处理能力。兰州市仲裁院深入企业“敲门问诊”,有“病”治“病”,无“病”强体。武威市仲裁院成立“慧”调解中心,积极探索“慧调解+综治中心”新模式。酒泉市仲裁院打造“泉心”调解工作室,联合法院、司法、工会等部门,实行“四调五心”标准化服务模式。平凉市崆峒区把调解室设到了零工市场,矛盾纠纷即时发现、即时解决。三年来,8家基层调解组织被人社部等四部门评为工作突出基层调解组织,发挥了创建一个、示范一片、带动一域的效应。
聚焦重点群体,畅通仲裁渠道。省市县三级畅通仲裁办案“绿色通道”,对涉及农民工劳动报酬、女职工特殊保护、工伤待遇赔付等重点群体的争议案件,做到优先受理、优先调处、快速结案。全省102个仲裁机构,95个建立了农民工工资速裁庭,7个建立了速裁团队。针对县区案多人少的实际情况,在抓好仲裁员业务培训的同时,探索跨区域业务合作模式。兰州市试行相邻城区仲裁庭合署办公,实行一窗立案、共享仲裁庭。坚持数字赋能,对调解仲裁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实现了案件全程网办。依托省人社厅官网、微信订阅号和省政务服务网等多渠道,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提高了办案效能,有力维护了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