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专访科学家薛其坤:轻舟已过万重山

专访科学家薛其坤:轻舟已过万重山

2024-10-09 13:46:19
中国新闻网
分享:

“我是一艘从沂蒙山区驶出的小船。”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曾这样形容自己。

1980年,薛其坤参加高考,以物理仅差1分满分的成绩,考入山东大学光学系。此后,历经工作和学习深造,他于1994年取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2005年,41岁的薛其坤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2023年,他获得美国物理学会巴克利奖。这个被公认为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自1953年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中国籍物理学家。今年,薛其坤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基础研究取得突破绝非一日之功,相较于天赋,更多依靠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坚持。”近日,薛其坤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再高深的学问,也是在找到方向之后,一步一个脚印,慢慢从基础向高深推进的。”

“小船”远行,离不开导师引航。

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读研期间,薛其坤跟随导师陆华从事场离子显微镜研究,习得基本规则并熟练掌握仪器设备。而后,薛其坤赴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留学,师从樱井利夫,遵循每日早7点至晚11点“泡”在实验室的“7-11”工作要求,养成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物理系担任访问助理教授时,薛其坤又经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大卫·阿斯本斯指导,进一步提升科学判断力。

1999年,薛其坤转动“船舵”,选定“航向”。

是年,他从海外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2005年,他加入清华大学物理系,组建科研团队、搭建实验平台,瞄准物理学最前沿的研究方向,开始“没有跑道的赛跑”。

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学术影响,被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称为中国实验室里做出来的“诺奖级成果”;首次发现异质结界面高温超导电性,开启了国际高温超导领域的全新研究方向……

经过多年耕耘,薛其坤带领团队取得多项引领性的重要科学突破,“‘从0到1’盖起第一层楼”,助力中国量子科学研究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我们赶上了科学研究的黄金时代。”薛其坤说,自己的成长成功与国家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背景紧密相连,科研成果的取得与国家科技实力的持续壮大、基础研究的深厚积累以及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息息相关。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先后实施“863计划”“攀登计划”“973计划”,基础研究整体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显著增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国际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要有好米、好锅才能把饭做香。”在薛其坤看来,教育、科技、人才构成了“金三角”的三个顶点,三者的内在关联愈发深刻。“如何让这三个顶点形成系统化的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命题。”

新型研究型大学是重要试验田。2020年出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后,薛其坤也在教育领域开展多项“从0到1”的探索——面向人才培养、基础学科、应用技术攻坚等推出五大行动计划,打造“PI(学术带头人)+团队+平台”等科研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

肩负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薛其坤逐渐将近年的工作重心转向培养青年学术带头人,奖掖后学。“我的学生赋予了小船更青春的生命。”至今,薛其坤已培养120多名博士生、博士后,团队成员和学生中已有1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30余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

“转头回望来时路,轻舟已过万重山。”不久前薛其坤对南方科技大学毕业生的这番寄语,一如自白。(记者 曾玥)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专访科学家薛其坤:轻舟已过万重山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