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从一本作业册到“基础+拓展+创新” 高质量寒假作业这样“炼”成

从一本作业册到“基础+拓展+创新” 高质量寒假作业这样“炼”成

2025-02-25 17:34:28
人民网-教育频道
分享: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寒假作业已经不再是传统基于学科的“课后练习”,而是增加了跨学科综合性主题活动与项目式学习,涵盖了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内容与要求,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

寒假作业愈发丰富多样

每年寒暑假,为了让学生有效利用假期,学校都会依据学生学习特点与成长规律布置假期作业,既巩固学生已学知识,也引导他们在不同领域有所拓展,并积极参与到家庭和社会的活动与实践中。

当下,寒假作业已不再是社会传统认识中的“作业册”。笔者调研发现,不同学段、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寒假作业愈发丰富多样,类别上,包括师生协商式作业、作业“超市”、“基础+拓展+创新”进阶式作业等,内容上,包括课题研究、公益服务、研学旅行、科技制作、美术手工、艺术创作等,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真实与虚拟、学习与生活相互映照,形神兼备、动静结合的特点。在“五育”并举背景下,许多创新型寒假作业采取跨学科的主题式、项目式学习,多是动手操作和参与类的生活体验、社会实践。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很多学校均为学生布置了以“春节与非遗”为主题的综合实践作业,如春节文化习俗小课题研究、争做年夜饭的“小帮手”等。

寒假作业的价值与实践困惑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论语》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中国自古就非常重视学习与练习、理论与实践、基础与拓展等关系的互通与进阶。假期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学期内教育教学的补充和拓展,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了校外的成长条件与可能。为此,学校和家长需科学筹划与设计,让作业成为学生假期学习生活有序开展的“抓手”。寒假作业在一定程度上能督促学生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让假期生活井然有序。父母可按照作业要求带着孩子外出,如参观各类场馆、传统文化采风、进行体育锻炼等,进一步扩展他们的活动空间和视野。

不过,在此类寒假作业完成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例如,基础教育阶段,科目练习类作业与综合性任务的协调统筹存在矛盾,作业的设计对学生素养能力提升的影响不明确,主题式、项目式作业设计不够科学,导致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情况下难以完成,家校社联动仍需紧密,寒假作业评价指标尚待完善等。

高质量寒假作业包含哪些要素

如何让寒假作业变得更有价值,有效提升学生假期的学习质量,促进其全面发展,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探索。研究与实践表明,高质量寒假作业需从设计理念、完成形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考量和整体推进。

平衡好学生休闲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假期为学生提供了休闲与放松的机会,闲暇对于他们健康成长具有独特价值,是身心愉悦的重要方式与途径。为此,寒假作业的设计从数量到难度,应充分注重学生休息与娱乐需要,“把假期还给学生”。

把握好寒假作业发展新趋势,追求真实、有趣、综合等特点。寒假期间,孩子们面对的是每日饮食起居的家庭生活。这时候设计和布置的作业,应充分考虑生活的真实特点,“生活即教育”。教师可鼓励学生自行规划每日作息时间、参与家务劳动等,锤炼他们的自理、自立能力。在布置体育锻炼作业时,教师需结合学生家庭和社区的实际环境,布置跑步、跳绳等容易开展的科目训练。寒假恰逢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老师们还可围绕春节设计更加多样化的实践性作业,如参与家庭春节的布置、走亲访友、逛庙会、研学旅行等等。这些真实活动能帮助孩子习得书本与课堂上不易获得的实践性知识,提升他们面对并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和实际能力。

寒假作业的设计应尊重学生主体性,增加趣味性。配合学生假期相对闲适、舒缓的生活,寒假作业应尽可能设计得有趣味,让孩子们愿意投入、乐于完成,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参与的内驱力。因此,教师需更多设计和布置游戏类、活动类、体验类、创造类作业,比如数学作业可以设计创意数牌游戏,以及猜灯谜、跳皮筋等传统游戏。活动类、体验类作业则强调学生身体的直接参与,如调研走访、科技制作等。随着数智时代到来,教师应积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资源融入作业中,比如艺术创作类作业就可以借助一些优质App平台,实现示范模仿、过程督导和结果评定;用短视频、AI渲染等技术软件记录学生的家庭劳动和才艺训练展示等,倡导“玩中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寒假作业还应设计多学科综合性任务。一方面需根据学生特点将“五育”融合理念贯穿于各个作业项目,优化“项目式学习”“可视化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新思路,打通各个科目之间的壁垒,引导学生体会学科知识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寒假作业可以抛出相关问题或主题,进一步设计和分解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体验的多个任务,鼓励学生从多学科视角去认识、分析、领悟作业内涵。不仅如此,单科的基础性作业也应呈现综合性特点,即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互通与融合,体现“1+N”模式。教师应做好学科知识点的跨界迁移和学科思维的立体架构,建立突破学科边界的“复杂任务”“生活课题”。例如,在语文学科作业中,可布置课文中人物生活情境的研究,从而联通历史、地理、社会等学科。在科学学科作业中,设计“绿豆种子的发芽与生长”等类型作业,并将其拓展到画下绿豆芽生长过程、探究绿豆芽的营养价值,涉及生物、美术、食品科学等领域。

做好寒假作业的科学、有效评价。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家长、学生,甚至相关部门都应成为学生寒假作业评价的负责人,他评与自评相结合。评价的内容可以从作业完成程度、学生努力情况、创新性等维度展开,关注量与质两方面,增加表现性评价。教师需对评价结果做好反馈,对于基础知识类作业,做好查漏补缺,对于综合性、实践类作业,组织学生做好汇报交流。

(作者:张志坤,系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

(责编:郝孟佳、孙竞)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从一本作业册到“基础+拓展+创新” 高质量寒假作业这样“炼”成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