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培养更多人工智能领域拔尖人才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委员

培养更多人工智能领域拔尖人才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委员

2025-03-07 14:04:19
人民网-教育频道
分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人才的稀缺性将远远超过技术本身。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突破和创新引领,需要一批具备深厚理论功底、强大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跨学科综合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委员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那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该如何有效推进人工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张平文委员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武汉大学的具体实践:一是面向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二是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构建新质学科集群;三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驱动。

“做好人工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顶层设计是前提。”张平文委员介绍,武汉大学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积极探索特色数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2024年发布的全新修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数智人才培养分为通识型、赋能型、应用型、专业型四个类型。其中,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精准锚定人工智能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针对这一类型的学生,学校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培养学生面向基础理论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

在张平文委员看来,优化学科布局、构建人工智能交叉学科集群,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根基。由此,武汉大学打破学科壁垒,促进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测绘科学与技术等优势学科资源的深度融合,构建跨学科联合培养体系。

2024年,武汉大学设立“机器人技术”硕士专业,启动以机器人为主要方向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攻关重大基础理论难题和“卡脖子”技术问题;新增中法数学试验班等12个新兴交叉试验班。今年,学校还将揭牌运行机器人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

张平文委员提出,将教育、科技、人才贯通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人工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为此,学校依托教研相长的导师资源、科教一体的研究资源、产教融合的行业资源,打造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一流高校的重要使命。”张平文委员表示,“武汉大学将继续锚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培养具有突出创新能力、能够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复合型人才。”

(记者 王建宏 张锐)

(责编:李昉、郝孟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培养更多人工智能领域拔尖人才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委员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