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将科研优势转化为项目集群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代表

将科研优势转化为项目集群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代表

2025-03-10 13:23:05
人民网-教育频道
分享: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创新资源富集、创新势能充沛,必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精开’创新资源富矿,释放创新势能。”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代表说。

“无缝对接,不是简单地在创新链和产业链结构上‘咬合’,而是双方从内涵发展上的‘相向而行’转化为链条上的‘无缝连接’。”韩杰才代表指出,“这就需要双方在认知上、行动上再提升一个层级。”

韩杰才代表认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着眼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刻把握自身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角色定位,既同地方政府、金融资本有效协同,为推动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转化创造优质的制度环境、政策条件和保障链条;又要因势而谋,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总结规律,围绕未来产业所需,有组织地打造产业创新新范式。

高校如何做到因势而谋、主动融合?韩杰才代表认为,要采取敏捷迭代方式开展科技创新,即通过产业真问题牵引,构建短周期、低投入、弱风险的科研攻关链集群,使科技创新活动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实现“自我造血”的同时,进一步撬动产业端的新增投入,通过“小步快跑”不断试错,在布局形成的科研攻关链集群中迅速淘汰行不通、路不对、效能低的链条,提炼出一套最优创新链组合。

“近年来,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建立完善‘学科团队+技术转移中心+产业化区域平台’成果转化工作机制,成立了哈工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仅过去一年,就有26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将哈工大科研优势特色迅速转化为机器人、商业航天、新材料等多个新质新域项目集群。”韩杰才代表介绍了哈工大近年来的一些有益探索,“这些高科技企业,或是打破国外垄断,或是填补国内空白,都是立足当地、对标国际顶级水平的新生力量,一落地就迅速成为经济‘增量器’。”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校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哈工大将勇担‘尖兵’使命,为强国复兴伟业持续注入强劲动能。”韩杰才代表说。

(记者 张士英)

(责编:李昉、孙竞)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将科研优势转化为项目集群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代表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