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川渝青年就业创业迎来“同城同待”新时代

川渝青年就业创业迎来“同城同待”新时代

2025-01-10 13:06:00
重庆晨报
分享:

破除异地求职壁垒

有效衔接就业资源

开展“双城青才计划”

川渝青年就业创业迎来“同城同待”新时代

招聘会企业和求职者“深度融合”,就业补贴政策“同频共振”,两地大学生跨区域流动频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两地人力社保部门实现84项公共就业服务“全程网办”“一网通办”,落实就业领域“川渝通办”事项7万余件,共同出台“促进青年就业35条”,率先打破高校毕业生户籍限制,推动各类群体在川渝就业创业、投资兴业“同城同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和就业补贴700余亿元。

利用政策杠杆,撬动川渝两地就业补贴无缝衔接,大批川籍或者重庆籍求职者实现异地求职就业。同时,也因为创业扶持政策的灵活,两地人社部门又帮扶了一群人创业,并带动一大批人实现就业。新形势之下,川渝两地正在加快唱响创业合作“双城记”,跑出就业创业“加速度”。

统一政策标准

川渝协同就业渠道更顺畅

去年8月30日,一场以“‘就’创青春、‘职’面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高校毕业生邻渝专场招聘会在四川邻水县举行,川渝两地82家企事业单位提供3000余个就业岗位

进场招聘的82家企事业单位来自邻水县、重庆市渝北区等地。除了招聘展台,现场还设置职业指导区、政策宣传区、创业人才测评区。川渝两地的资深就业指导师、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及创业代表,为求职者提供“一对一”贴心就业指导。

“我参加了两场招聘会,在选择就业去向时,几乎不用考虑户籍,思考更多的是岗位是否适合。”西南大学应届毕业生陈波说,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介绍了成渝两地就业协同政策,对于大学生来说政策相当友好。

“这几年成渝就业协同逐渐深度融合,城市群吸引力不断增强,两地大学生流动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重庆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称,不仅如此,两地人力社保部门还开通就业创业“一点通”、川渝合作“职”等你来线上求职招聘信息平台、川渝两地“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现场招聘会、英才大会等方式,获得了数量更多、范围更广的就业机会。

开展“双城青才计划”

企业享受21项服务

川渝就业合作,除了两地就业市场以及招聘会上企业和求职者的“深度融合”,两地在就业创业政策方面的深度融合也同样令人欣慰。富森美“焦糖盒子”品牌与重庆青年设计团队缔约、今日头条创作空间西区引入重庆直播团队、成都汉莎科技裸眼全息成像技术成果也在沙坪坝青创园区落地……沙坪坝区为川渝青年展现才华、实现抱负提供广阔舞台并非个例。

此外,南岸区与成都市龙泉驿区联动实施“青年企业家联盟”计划,并以共建下浩里青年发展型街区为切入口。北碚区、荣昌区、忠县等分别开展双创活动,举办“嘉陵创客”青年创业沙龙活动、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专题培训会、川渝“新青年说”暨青年人才游学活动等,为两地双创青年提供成长路径和空间。

2023年,四川心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把注册地选在了成都市成华区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公司负责人杜玉科说,之所以落户青创园,除了有专人服务企业发展外,公司还能享受包括免房租、税费减免、投融资等21项服务内容。1年多时间,在成渝双城发展红利下,心玥科技已建成全国首个社区治理生命安全响应网络,助力社区老年助医服务,其生产的居家安全设备、卫星救助站,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控目前正在调试中,预计2025年6月上市。同时,在青创园牵头下,心玥科技已与磁器口街道(景区)、沙坪坝区篮球协会、沙坪坝区红十字会达成合作协议,2025年将生命安全响应网络落地重庆。

共青团协同

推动两地就业资源有效衔接

四川女孩王丽媛,在成渝两地从事新媒体运营已经4年了,去年跟重庆建筑学院合作,开展了低空无人机、直播带货两个培训项目,至今已培训了约3500人。“现在无人机关注度高,国家要求必须持证上岗,所以这个培训比较火。”同时,王丽媛还参与环成渝青年协同创新中心的工作。该中心是成渝两地共青团发起的一个项目,细分双城人才和项目特点、需求,以青年企业为本、强化资源对接、互补整合两地优势资源。

“享受低成本创业,共青团成华区委跟共青团沙坪坝区委对创新中心支持很大。”王丽媛说,无论青创企业是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创新中心都会持续关注企业发展,并提供帮助。2022年至今,创新中心总计为成渝两地40余个项目,70多支团队,转化金额约4000万元,挖掘创业场景20余个,为200多名创业者提供了资金、场地与相关服务。

青年是建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两地共青团推动川渝两地就业资源有效衔接,引导大学生走进企业、感知职场,举办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返家乡”“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活动,发布就业岗位16万个;组织两地89所高校学生深入了解重庆经济、科技的独特魅力与无限发展前景。

补贴无缝衔接

求职者实现异地求职就业

4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下,成渝两地战略合作持续深入,促进了成渝两地企业加速孵化,并在资源共享、导师互用、人才互动、业务合作等多领域深度合作。

“2022年大学毕业后,我被重庆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录用,从事财务工作。”成都妹子张妮说,她所在的公司也因吸纳多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申报享受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共3.2万元。四川岳池人杨静也感受到了成渝协同发展所带来的政策利好。杨静在巴南区经营一家食品日杂用品零售店,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她向当地人社部门申请了创业担保贷款,并最终在2022年9月获批创业担保贷款30万元。

利用政策杠杆,撬动川渝两地就业补贴无缝衔接,大批川籍或者重庆籍求职者实现异地求职就业。同时,也因为创业扶持政策的灵活,两地人社部门又帮扶了一群人创业,并带动一大批人实现就业。

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提升川渝就业协同能力,川渝人社部门不断强化就业工作合作机制,全方位合作从夯基垒台向整体成势阶段迈进。惠民政策方面,川渝两地共同出台“促进青年就业35条”,率先打破高校毕业生户籍限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和就业补贴700余亿元。

来源:重庆晨报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川渝青年就业创业迎来“同城同待”新时代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