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抓早抓小抓关键 保护好孩子视力

抓早抓小抓关键 保护好孩子视力

2025-04-01 13:47:11
人民网-教育频道
分享: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更是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然而,当前中国青少年中,许多人却需要透过近视镜片观察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

2018年以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并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近视率依然偏高,徘徊在50%左右。更令人担忧的是,近视低龄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高度近视比例未见显著降低,而农村地区近视增长速度甚至快于城市地区,我国近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环境和行为因素是近视高发的主要原因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形成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我国近年来近视发生率攀升的主要驱动因素来自环境和行为方面。一方面,学校和家庭学习空间中照明不达标、桌椅高度不合适等外在因素尚未完全得以解决,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社会环境与行为模式也引发了新的健康问题,近视和肥胖即为典型表现。从后天环境和行为因素来看,引起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繁重的课业压力和过度近距离用眼是首要诱因。在升学和分数压力下,长时间、高强度的近距离用眼极易导致眼轴异常增长,从而加速近视的发生与发展。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最新数据显示,即使在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作业时间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小学三年级学生平均作业时长仍达1.1小时,七年级达1.7小时,九年级则达到2小时。在其他影响因素得以控制的前提下,学生做作业时间每增加1小时,近视风险就会增加8%。此外,课业压力所导致的睡眠不足,也会降低睫状肌的调节功能,进一步促使近视发生。

户外活动时间大幅减少是主要原因。当前儿童青少年因学习和室内娱乐占用大量时间,很少有机会进行充足的户外活动,接受自然光照射。研究发现,户外日照时长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户外环境中明亮的自然光可促进视网膜释放多巴胺等物质,有效抑制眼轴过度增长,每日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可显著降低近视风险并减缓近视程度加深。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初中阶段学生中有42.6%平均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足1小时,而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每增加1小时,近视率可降低13%。

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是重要推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在青少年中日益普及,导致他们在课余休闲时间、课堂和课后学习中都会有大量时间面对电子屏幕。近距离注视屏幕使眼睛长时间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屏幕的亮光对比和闪烁也会造成视觉疲劳。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时长远超健康用眼所建议的时长,再加上过近的观看距离和长时间的持续注视,近视风险将极大增加。而且,手机短视频等屏幕娱乐方式极易导致依赖性使用,大量侵占了户外活动时间,直接和间接推高了近视发生率。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需多方协作

儿童青少年近视不仅直接损害眼健康,还会对其学习、工作与身心健康产生长期、多重的不良影响,比如佩戴眼镜可能给青少年的心理和自信心带来负面影响,视力下降会妨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等。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近视与青少年肥胖和抑郁之间存在相关性,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近视会导致肥胖率增加7.3%,抑郁风险率增加5.8%。此外,近视还可能会限制学生成年后就业时对某些职业和岗位的选择。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近视已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更是关乎国民素质和国家未来的重大公共卫生议题。

保护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就是守护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让下一代拥有一个光明清朗的未来,需要形成政府统筹、学校主导、家庭支持、社会助力和学生参与的完整体系,真正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青少年视力健康防护网。

第一,政府应进一步细化近视防控的具体政策和干预措施,包括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电子产品使用、增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强化健康教育等内容,并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以确保政策和措施切实落实。

第二,学校有责任为学生创造健康用眼环境,包括改善教室照明条件,确保课桌椅高度合理,调整电子屏幕的亮度和使用频率等。同时,学校应注意提醒学生保持良好坐姿,控制连续用眼时长,确保学生每日户外活动时长,并在课间组织眼保健操活动。学校还应为每位学生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视力监测,并加强家校联动,共同守护视力健康。

第三,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家庭对近视预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环境和家长观念对孩子在校外的大部分用眼行为有很大影响。因此,家长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用眼环境,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避免课外时间被近距离用眼活动占据,尤其要避免“电子保姆”现象的出现。家庭应配合学校,保持家校一致的护眼要求。

第四,保护下一代人的视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各方,尤其是医疗卫生机构,除加强医疗和技术层面干预手段的研发外,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宣传和科普活动,加深公众对近视的正确认知,让科学护眼知识深入人心。

第五,儿童青少年自身要积极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培养自主护眼习惯,自觉遵守用眼卫生,不沉迷电子屏幕,主动增加户外活动,通过积极行为预防近视发生。

(作者:王卫东,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追踪调查项目负责人)

(责编:李昉、李依环)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抓早抓小抓关键 保护好孩子视力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