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雅安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中央、省市有关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按照“建体系、优服务、稳就业、促创业、强培训、防失业、创品牌、防风险”工作思路,坚持三线并进、聚焦三类群体、做实三项保障,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效。全市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成为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一、坚持三线并进,不断夯实就业根基
一是紧扣就业优先主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推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服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培育就业岗位增长点,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年发放企业吸纳一次性就业补贴、社保岗位补贴、招工成本补贴等资金870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36万人以上,脱贫人口务工就业3.82万人,累计使用就业创业补助资金1亿元。
二是抓好创业带动支线。深入推进创业担保贷款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应用,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创业担保贷款服务驿站,精心承办2024年“贷你创业”助力行动四川站走进雅安暨“助创为雅·宜业为安”创业指导活动、全省创业担保贷款业务培训班,促进创业担保贷款发放保持高位增长态势,全年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亿元。积极开展创业明星评选、创业者提能培训、雅安凉山创业交流等专项活动,不断擦亮创业品牌凝聚发展活力。
三是兜牢失业保障底线。深入开展失业领金人员强帮扶促就业减存量控增量专项行动,建立失业风险监测、分析、响应机制,强化运用底数摸排、精准对接、分类帮扶等手段,全力促进失业领金人员再就业。专项行动期间,实现失业领金人员就业帮扶联系率100%,组织开展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2万余个,开展技能培训518人。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76万,全年发放失业保险金7547万元,代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2083万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861万元。
二、聚焦三类群体,不断挖掘就业潜力
一是聚焦青年群体“把方向”。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提供职业指导服务、募集优质见习岗位、开展特色技能培训,多方位、多渠道、多形态提升青年群体就业能力,促进青年群体早就业。全年组织青年参加就业见习692人,发放就业见习补贴1115万元。天全县举办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能力实训营,帮扶30名参训学员100%实现就业。接收2024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122人,实现就业2038人,帮扶就业率96%。其中,“四类重点人群”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134人,帮扶就业率100%。
二是聚焦脱贫人口“谋出路”。全力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县域、市州、川渝、跨省劳务协作,促进脱贫人口外出务工,努力将脱贫人口稳在企业、稳在岗位。紧扣脱贫人口就业需求,不断优化技能培训项目和培训方式,切实提升脱贫人口就业技能。切实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托底作用,帮助脱贫人口就近就业,切实守牢防止返贫底线。全年发放脱贫人口跨区域交通补助1112万元,组织技能培训1866人次,发放脱贫人口公益性岗位补贴814万元。
三是聚焦困难群体“伸援手”。通过全覆盖摸底走访调查、大范围政策集中宣传、高频次举办“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有针对性提供精准对接,有力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年通过举办就业困难群体专场招聘会发布岗位信息1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635人次;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6329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151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638人。
三、做实三项保障,不断优化就业服务
一是强化人力资源保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和四省涉藏地区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平台建设、产业提升、服务联动、活动引领“四位一体”推进川藏人力资源协作发展。充分发挥川藏(雅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作用,入驻企业20余家,产值2.1亿,税收300余万元,服务企业900余家次,服务就业4万余人次。高质量承办川藏人力资源协作发展大会,促进“川藏滇甘青”五省区人力资源服务交流协作。加快启动藏茶技能人才标准化研究和涉藏地区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编制,积极筹建并挂牌川藏(雅安)大数据人才市场。
二是强化培训提能保障。紧扣雅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加强新质生产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年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4万人次;深入推进新业态新模式技能培训,全年组织开展物流快递、数字技能、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从业人员技能培训2438人次;持续加强技能培训监管,全覆盖使用就业创业培训监管平台,确保培训过程规范和补贴资金安全。
三是强化服务体系保障。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加园区和高校的“4+2”就业服务体系,打造就业服务站(点)756个,基本形成“城区10分钟、乡村5公里”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加强就业创业载体建设,创建国家级、省级充分就业社区13个、省级就业见习基地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4个。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培养师资队伍31名,培育首批全国十佳职业指导人员、全省十佳职业指导人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人员、求职能力实训讲师各1名。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